海纳百川》抓住大陆县城经济发展机遇(祝迪)

陆推城镇化建设 青年回乡就业能赚敢花消费力惊人

大陆推动新型城镇化,县城将迎来发展机遇期,官方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若相关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到2025年,大陆或将涌现一批产业发达、人气兴旺,环境宜居的县城,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明显改善,这对台商台企也是利好。

大陆现有四级行政区划,自上而下分别为省级行政区、地(市)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目前有1800多个县(包括县级市),2021年底大陆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其中近30%,约2.5亿人左右。

县城在大陆地区发展格局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一是连结城乡,大陆近年来致力于融合城市与乡村、缩小城乡差距,县城是其中的关键纽带。发展县城,既有利于附近农民享受更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也有利于带动乡村发展。二可疏解大城市发展压力。大陆超大型城市近年来急剧扩张,一批中心城市、城市群成为人口主要流向地,但大城市承载力有限,同时,资源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县城面临人口流失、发展滞后、规模萎缩的困境,壮大县城可缓解大城市病。三能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县城基础设施投入,积聚产业,吸引乡村人口到县城就业、居住,有利于扩大内需,释放新一轮消费潜力。

所以,让县城焕发生机,为县城注入人流、物流、资金流、项目流,对大陆推动乡村振兴、缩减贫富差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皆有积极意义。这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既要因地制宜,也要注重发挥县城承上启下的作用。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品质较低,以及缺少地方产业,是大陆多数县城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增加县城的吸引力首先需要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美化生态环境,让县城成为宜居之地,这需要政府的合理规画和资源配置的适度倾斜,同时多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产业发展是增强县城经济竞争力、人才磁吸力的关键。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想要返乡,却苦于县城缺少合适的工作机会。目前有些县城已经在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也给出了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为吸引外部投资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但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离不开地方资源,所以各地要因地制宜,大陆各个县城千差万别,此次发布政策将大陆县城发展方向分为5大类,包括: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等。不同类型的县城,应当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特点发挥优势,集聚相关产业。

县城的角色定位应当明确,就是更好地连结城市与乡村,以及服务于广大农村。大陆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明显落后,农民的致富途径依然有限,因而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更多地覆盖和辐射乡村地区。

县城是吸纳农业人口就近转型为城市人口的理想区域,是进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生活的首选地。当地应为这些迁移人口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此外,县城应当加强与乡村之间的功能衔接互补,比如建设连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村贸易市场网路,使城乡资源更为便利地流通。

同时,县城的发展应与邻近大中城市形成联动效应。县城可以承接大城市的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类市场、公共服务资源等,是大城市资源向外疏解、转移的最佳目的地。依托大城市,县城也可以在更广泛区域内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县城不仅是大陆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机遇所在,也为台商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域。实际上,台商已经在大陆不少县城、县级市布局产业,但多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比如江苏的昆山,台商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未来,台商投资可以继续下沉,探索大陆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县城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延伸农业产业链、与当地资源相关的特色产业或新兴产业都是可以预见的机会。(作者为大陆时事观察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