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从两会看大陆经济两大重点(丁鲲华)
图/中新社
今年大陆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政治协商会议)于3月上旬召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这是政府为每年政策发展目标与执行定调最重要的会议,自此各级单位据以遵行,有序推动,并将成为考核指标,因此不仅是政治界关注的焦点,也会影响整体经济走势,对台商的投资与生产计划极具参考价值。
大陆经济在2020~2022年因强力执行新冠防疫政策而严重受创,2023年因全球市场需求仍处低档,加上美国抵制「Made in China」,寻求美、中经济脱钩及全球产业链重组,使大陆出口锐减,连带造成外资移出、房地产市场衰退、失业率偏高,民众消费、投资意愿趋于保守,经济成长出现迟滞。2023年大陆国民生产总值(GDP)虽增长5.2%,但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若以美元计算,2023年大陆经济总量为17.7万亿美元,较2022年17.9万亿美元反呈衰退,面对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挑战,大陆经济所承受的压力可谓30年来仅见。预期2024年美国在经济温和成长下,如果不再发生大量发币举债、不断提升利率割全世界韭菜的情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可回归稳定。大陆全国两会将2024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定为5%、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CPI)增幅3%。在诸多国际与国内经济不利因素并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这个全年GDP增长5%的目标具有相当挑战性,可以看出大陆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心,而各省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分别订为: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江西5%,河北、浙江、福建5.5%,四川、重庆、安徽6%,各省市政府势必全力以赴。
2024大陆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有两大重点方向:(一)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体策略包括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如航太、新材料、低空经济、北斗规模应用、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新药、先进医疗设备等,并加强数字经济、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二)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居民收入、促进民众消费意愿,尤其要在住房、就业、乡村振兴、城镇化、教育、医保、社保及环保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政策与支持,强化民众消费信心,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居民消费价格由去年微增0.2%到今年扩大订为3%,就可以看出大陆极力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财政部的工作方向包括整体扩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政府债券规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等,也说明政府将会以更多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力就是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在与美国的竞赛中,大陆必须以坚强的经济实力先站稳脚步,才有机会逐步超越。而中、美未来竞争的重点就是科技,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发展AI、晶片、资料存储、大数据、航空卫星等科技不断设限、甚至全力封杀的理由。现阶段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除了得益于坚强而普及的科研基础外,还集合了全球资金、人才,以及传统盟友包括西欧、日、韩、台等的市场合作体系。相较之下,大陆的优势则是政治体制内外贯彻的意志、对科技领域的专注支持、近年来积极推动通信、能源、交通新基础建设、以及中国人民智慧、勤劳、遇难而上的民族特性。
而这些年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相对压制华人科学家的发展空间,在科技界表现杰出的海外精英纷纷回流,也为大陆许多创新科技项目带来突破,以14亿人口的基数,质与量累积将可带动下一阶段整体的快速成长。
此外,市场也是中美竞争的另一个观察面向。美国拥有3.22亿人口,仅为中国1/4,但其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人均消费更是大陆的8倍。而大陆民众限于收入水准、传统观念与社会保障不足,消费极为保守,居民存款高居世界第一。未来随着大陆医疗体系与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完善,我们相信不断追求生活美好的人类天性必会推动内地消费市场更加展现其规模潜力,支撑更多元的产品、企业与品牌,也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共同推动经济繁荣。
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既是机遇,也对既有产业的生存与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这是全球各国同样面对的难题,而美、中科技对抗乃至经济与供应链竞合重整的态势未来可能逐步扩大,逼迫各国和国际企业选边站队,使二战之后全球化合作带来的均衡局面陷于分崩离析,企业经营者有如陷身迷雾森林,但闻鸟啸猿嘶,却不知出口何往。大陆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建设,水、电、劳动力、原物料等生产要素齐备,相较于全球其他战乱而不可预测的遥远区域,更具有稳定、近便的投资条件,而两岸语言、生活、文化相通,也使台商在大陆更能选择合适的产业、据点与经营模式,扬长避短,前瞻布局,并结合在地资源,充分发挥台商优势,取得最佳成功机会。(作者为台企联荣誉会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