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如何判断当前大陆经济形势(易宪容)

官方及主流媒体都认为3季度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乐观,不仅明显差于年中时的市场预期,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从低谷回升,基数效应十分明显。(图/中新社)

从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的经济资料来看,尽管3季度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快于近月来的市场预测,3季度GDP增长3.9%,比2季度的0.4%显著反弹了3.5个百分点。根据这个资料,官方及主流媒体都认为3季度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增速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复苏上行通道,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乐观,该资料不仅明显差于年中时的市场预期,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从低谷回升,基数效应十分明显。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来看,3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货物出口分别增长3.5%、5.7%和15.0%,比2季度增长加快8.1、1.4和2.0个百分点,而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反弹幅度最大,但该资料主要是2季度跌入低谷最深,当然反弹的意味更为明显。特别是,9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8月份的5.4%又回落到2.5%,居民消费疲弱态势并没有多少改变。

因为受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之影响,从4月上海疫情以来,居民对于消费、收入和就业的信心急剧下滑至历史最低,而且更是弱于武汉疫情后的水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居民就业的不确定性,收入的减少,日常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这些因素不仅让居民的消费信心下降,更是让不少居民没有支付能力消费,再加上近期疫情仍多点复发,各地方疫情防控趋严,更是让居民消费疲弱的态势进一步强化。

可以说,在短期内,在居民的消费信心还在下降的情况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要得到改善估计并非易事。而居民消费已占中国GDP的55%以上,如果居民消费疲弱,这将是影响2022年甚至于2023年中国GDP增长的最大负面因素。而要让居民的消费信心得以恢复,就得逐渐地调整当前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减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果当前中国防疫政策不进行调整,居民的消费信心难以恢复,居民消费疲弱的态势还可能延续。

保经济增长的第二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更多的是政府过度人为结果。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来看,3季度为5.7%, 比2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更具体而言,前三季度,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0.6个百分点;它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0%以上。前三季度,新开工专案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8%,投资专案到位资金增长21.3%。也就是说,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投资一枝独秀,而民营企业及房地产投资并不是那样理想。

比如,在青岛所观察到的情况就是最好的案例。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青岛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遍地开花。大型的项目主要有干道的立交桥项目建设,山区大型公园建设、大面积的旧城改造等,这些建设项目都在年初就开始起启动。从第三季度开始,青岛街道路边绿化及小型公园建设,政府建筑周边小型公园绿化建设、崂山景区道路扩建等。可以说,这类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在青岛市遍地开花。这样多的城市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固定资产投资肯定会急剧增长。青岛是这样,估计全国其他城市也会如此。这些项目投资增加可能是第三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复苏增长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些完全由政府的专项贷款或债券融资人为拉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能够持续吗?当然是不可能持续的。这不仅在于一个城市根本没有那样多保经济增长的立竿见影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在于当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公益性项目之后,地方政府由此所背负的债务如何来偿还?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能够走出当前的周期性调整,经济增长重新回到快车道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土地出让金将快速增长,那么当前的各种基建投资所欠的债务可得以偿来。如果实际情况不是如预期的那样好,反之,市场的周期性调整还在持续,那么这些债务将面临着巨大的违约风险,甚至于这些债务只好让财政部及中国央行来买单了。

还有,就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还没有改善。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有较大比重,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为负增长,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就会减弱。从国家统计公布的资料来看,1-9月的房地产的开发投资为103559亿元,同比下降8.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近9%,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是负增长,这将成为拉低整个GDP的增长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局势在短期内都无法改变。因为,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房地产增加值下降了4.4%;第三季度房地产增加值同比下降了4.2%。至此,房地产增加值已经连续5个季度是负增长(从2021年第三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这是从1998年全国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的创纪录,也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来看,1998年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季度增加值只有8个季度是负增长。第一次、第二次房地产增加值季度的负增长,是出现在2008年的第三、四季度,当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房地产市场立即快速紧缩,房价急剧下跌,中国央行立即把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降到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准,及政府推出了不少房地产的救市政策。

第三次房地产增加值季度的负增长出现,是在2020年1季度,也就是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中国前三次房地产增加值季度的负增长基本上都是由外部因素所引发,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最近5个季度房地产增加值的负增长,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内在因素所引发(多数城市的住房严重过剩、房地产市场预期逆转、全国性房价普遍下跌、居民住房需求突然快速萎缩、再加受防范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之影响等)。这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周期性调整已经开始,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也意味着将可能出现重大转折,希望在短期内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当前的中国楼市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任何一次不同。这不仅在于当前中国的人口结构(目前中国人口增长开始下降)、住房存量(中国住房总量1978年只有14亿平方米到2020年达到313亿平方米)、居民住房拥有量(中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持有面积1978年只有8平方米,到2020年则达到39.8平方米)与以往任何时候不同,更在于近一年多来,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一直持续下跌。

正如上面指出,中国20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很少出现向下调整,甚至于房地产市场越是调控,房价上涨得越快。在这个市场,只要房价在上涨,房价上涨的预期就会不断强化,住房投资者也一定会利用金融杠杆涌入这个市场。但是,如果房价持续下跌,特别房价出现持续暴跌,房价上涨的预期逆转,那么住房投资者不仅会急剧退出市场,住房需求马上萎缩,而且住房投资者也会急剧卖出手中持有的住房,市场住房供给增加,需求则减少,让房价进一步下跌,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丧失,房地产市场下行的预期进一步强化等恶性循环。

今年7月份以来烂尾楼停贷事件所引发的保交楼事件,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居民对住房投资风险的认知、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认知等观念出现根本性转变,也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预售制度、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等都会出现重大调整,而这些也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不可逆转。这就是为何一年多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出台如此之多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几乎放松所有的居民购买住房的限制条件,把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准,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就是无法启动。1-9月份,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4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额99380亿元,下降2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6%。如果考虑基数效应,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负增长应该比这还更严重。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延续一个较长的时间,直到保交楼事件圆满完成(如果最为顺利,保交楼事件至少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

20大报告中,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重心阐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管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个表述看上去与19大报告中的表述没有多少改变,但侧重点有一些差别。同在于房地产行业将保持政策定力,朝着进一步实现高品质发展,提高居住生活品质的方向努力,不同在于住房的消费属性已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途径得到强化,金融属性即将开始褪却,真正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质是其核心。

这也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在重大政策上真正出现了逆转,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大转折。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转折也就意味着以往依赖房地产市场拉动的GDP可能逐渐退出,对不少地方政府来说,这将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再加民营企业占主导的平台经济预期全面减弱。这些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所以,就上述情况而言,今年第4季度,中国的GDP增长同样不会太乐观,仅是靠出口推动,力量有限!

(作者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