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经贸交流 才是两岸和平最大保障

经贸交流是两岸关系的压舱石。图为今年6月在大陆福建举行的共同家园论坛。(中新社)

两岸关系这10多年来跌宕起伏,但经贸交流始终维持一定热度。只是随着美中贸易战开打、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大陆经济环境丕变等因素影响下,我对大陆投资与贸易依存度都已跌至近年低点。作为两岸关系压舱石的经贸交流日益弱化的同时,这可能也意味,未来恐剩下政治角力的「直球对决」。

赖清德总统21日在凯达格兰论坛致词时提及,台湾对外投资,大陆占比已从2010年的83.8%降至2023年的11.4%;对外出口,大陆占比也从2010年的4成3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成左右。

经济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全球、两岸经济结构的转变。美中贸易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欧中经贸纷争方兴未艾,这些国际经贸的竞逐,无疑都是台湾对陆投资却步、台商转进东南亚的主因之一;而疫后大陆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片面叫停ECFA部分商品的关税减让等,种种的不确定性,更让两岸经贸雪上加霜。

但经济数据的客观变化,也可能引发主观上的「非预期后果」,甚至可能因此外溢到诸如政治等层面。举例来说,民进党政府常打恐中牌,称中国将贸易武器化,而忽略不管是东南亚或是大陆,都是台商全球布局的一环,而大陆本身也融入这一供应链,在经贸投资上,双方已是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需,互蒙其利。

回顾两岸关系历程,经贸交流一直是两岸稳定的重中之重。过去,马政府时代与对岸的交往,也一直喊出所谓「先经后政」,足见经贸交流一直是扮演压舱石角色。而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不只助推对岸发展,更有效搭起善意桥梁,让很多两岸纷争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讳言,两岸经贸交流的衰退或许是避免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客观选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两岸供应链脱钩,少了经贸交流调剂,只剩下政治层面的「硬碰硬」,两岸势将面临一场赤裸裸的零和赛局。

这样的发展究竟对两岸是好还是坏,两岸政府都应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