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撐港變臉 只見政治利益考量

二○一九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后,民进党强调与港人站在一起。图为二○一九年民团发起「撑港反极权」活动,时任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右三)率秘书长罗文嘉(右二)及多位党籍立委参加游行。本报资料照片

二○一九年香港爆发震惊全球的反送中运动,台湾声援香港呼声四起,蔡政府也趁势积极塑造拥抱港人形象,但反送中才过了几年,「撑香港」热潮似已逐渐退却,尤其官方「心冷」得最快,令无数港人感受到无尽「心寒」。

铁的事实是我方不再张开双手欢迎港人。根据移民署统计,尽管二○一九年后,港人来台(居留和定居)连续两年增加,但获准定居入籍中华民国者,每年仅增加百余人。

更大转折是,去年港人居留和定居人数竟出现罕见「双降」,同时不断传出港人申请时遭遇各种刁难,补件之后往往是漫长等待,有些港人举家迁台,却面临「孩子该继续学注音,还是赶紧练英文」的两难局面。难怪有港人质疑,台湾「撑香港」变脸比翻书快。

这背后凸显的更严肃问题是,面对香港变局,台湾政府完全没有战略远见,只有短浅的政治利益(选票)考量,一旦看不到眼前的获益就将之排拒在外,同时无限上纲到国家安全因素,一招打天下。

台湾可以更积极主动因应香港局势,转化为对台湾未来整体有利的发展。首先是台湾少子化问题严峻,适当开放移民来台可减缓人口问题。香港在地理、语言和文化上与台湾接近,港人融入台湾社会成本也较低。

其次是扩大吸收香港人才,政策上应对专业和创业移民更加松绑。例如在专业移民的证照认定上,增加适用范围领域、适度降低门槛;对香港创业家,要求专利或奖项等条件应更弹性,让更多人才为台所用。

今年五月,有陆委会咨询委员提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人才外流,建议台湾争取延揽香港金融人才,协助推进台湾金融国际化。

第三,就算从经济利益考虑,台湾也有足够理由接纳更多港人。英国内政部上月底公告,自二○二一年一月开放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港人移英,至今年三月已超过十一万港人抵英,预估港人未来五年可为英国带来至少廿四亿英镑收益。

此外,鉴于港人身分特殊性,在目前居留和定居两个阶段的身分认定外,应着手研议在定居入籍之前,增设尚无投票权的「永久居留」身分。获得「永久居留」身分期间,港人在台生活和工作权可获保障,并在一定年限后获定居许可。

让更多符合条件港人成为「新台湾人」,展现台湾战略远见,才是回应香港变局的负责任且双赢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