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专访珠江钢管陈兆年:创二代意味着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和责任担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范逸 胡嘉美 广州报道
全国妇联第十二届执委、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兆年,这位身上贴有多个标签的女企业家,现在是港股上市公司珠江钢管的执行董事。而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创二代。
陈兆年的父亲陈昌是广州番禺知名的实业家。自1993年白手起家创立了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以来,陈昌陆续创立了珠江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钢管”)等十几家企业。历经三十余载,如今珠江钢管已成为国内大直缝焊管领域的行业龙头。
与大部分创二代一样,陈兆年拥有英国留学背景。2002年,陈兆年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加入珠江钢管,成为一名基层财务人员,后又于2005年加入国泰君安。两年的金融市场工作经历,为她后来在珠江钢管的财务管理能力打下了基础。
2007年,陈兆年回归珠江钢管,协助父亲筹备公司上市。2010年珠江钢管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陈兆年被委任为集团公司执行董事。
在此之后,陈兆年带领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将珠江钢管发展为中国最大直缝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连续十多年产量排全国第一。2023年,珠江钢管从全国超过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中脱颖而出,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央视评为2023年度全国专精特新年度十大绝活。目前,珠江钢管是中国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水深3500米超深海输送石油天然气钢管能力的企业。
近日,陈兆年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珠江钢管迄今超22年,她并不介意被称为创二代。对陈兆年来说,创二代意味着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以及责任和担当。她也期待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带领更多企业家二代顺利接过父辈的重担,继续前行。
传承与创新
南方财经:在你看来,珠江钢管的企业传承的是什么?你介意被称作二代吗?二代这个称号对于你来说是光环还是压力?
陈兆年:珠江钢管是一家爱国、感恩的企业。在我看来,珠江钢管“传承”的不仅是财富,更多的是企业家精神,即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
我父亲在1993年创办了珠江钢管。当时中国的油气储量相对贫乏。而南海储存着中国约三分之一的油气储量,但其中70%油气位于深海。开采出来的石油天然气需要专业的钢管运输,因此当时国家非常需要这类深海钢管。
国家需要什么,珠江钢管就生产什么。经过多年的努力,珠江钢管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直缝埋弧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产品广泛用于西气东输、中亚管线、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国家大剧院、海上平台、海上风电、输水等领域,为“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南海海洋工程制造业等大型的项目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钢管,并出口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
进入企业二十多年来,我并不介意被称作二代。二代这个称号对于我来说不是光环也不是压力,而是责任和担当。我们的初心是做好企业,给员工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这些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我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我是省工商联举办的“新时代粤商提升工程研修班”的班长,我也希望能带领更多的“二代”接过父辈肩上的重担。
南方财经:你与父辈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方式上是否出现过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接手企业管理后是否面临过危机?如何向父辈寻求帮助?
陈兆年:两代人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处理分歧的过程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提高观察力并不断经验总结。
留学归国后,我从一名基层的会计人员做起。但回国后由于思想转换不及时,我对国内市场的规则和习惯不甚理解,工作中未能很好地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因此一开始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后来,通过参与人大和政协的工作,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培训活动,我慢慢学会了换位思考,也开始理解父辈的担当和爱国情怀,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而西方拥有成熟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因此,企业家可以基于中国文化的“道”,结合西方文化的“术”,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驭术。
参与管理企业后,公司也面临过不少危机,如在经济波动周期中订单减少等。但父辈自幼对我的教育影响,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这也帮我顺利渡过了不少难关。
我的父亲是木匠出身,通过自学钢管领域的知识,最终成为焊管行业权威专家;在管理企业方面,父亲通过自学管理理论,成为务实求真的实干企业家。
多年来,父亲一直以身作则,成为我的榜样,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只怕“认真”二字。
在父亲的影响下,多年来我一直在持续学习,不断拓宽自身视野,确保自己和企业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德才兼备是二代的必备能力
南方财经:你认为企二代的接班能力需具备什么能力?如何减少因代际差异导致接班交替过程中的矛盾?
陈兆年:我认为,企二代顺利接班应具备的能力是德才兼备。而企二代接班普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是一代和二代之间沟通和信任不足,双方无法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如果一二代之间使命和愿景是一致,其实一代并不需要完全放权放手,毕竟一代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二代则可以发挥优势带领企业寻找更多创新的发展曲线。沟通和信任可以更好地解决因代际差异导致企二代接班交替过程中引发的矛盾。
南方财经:除了培养二代接班,不少家族企业选择了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你认为成功的职业经理制关键何在?
陈兆年:我认为成功运用职业经理人的关键同样在于职业经理人本身也要德才兼备。此外,职业经理人还需认同企业的文化和愿景,才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带领全体员工继续创业守业。
目前,珠江钢管集团有超过30家下属企业,大多数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都在企业工作10年以上,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认同公司发展远景。大家都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不少二代接班后主导企业转型甚至跨界经营的现象?
陈兆年:我认为任何企业都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主营业务。不少年轻一代的企业家缺乏沉着深耕的精神,在主业经营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未能积极创新冷静应对,转而推崇跨行业和多元化经营。但对于大多数中型企业来说,企业多元化发展必然会导致资源分化,无法专注主业,成功概率也较低。
力争成为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南方财经:今年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新质生产力,你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珠江钢管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参与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兆年: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新”“质”“力”三者的关联。“新”体现在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动力;“质”体现在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力”体现在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上。近年来,珠江钢管一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力争成为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首先是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珠江钢管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持续加强科技攻关投入。近年来,珠江钢管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第一个引进大直缝焊管生产线、中国直缝焊接输送钢管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唯一拥有深海油气输送管核心制造技术的企业,并成功研发出水深3500米世界最深的超深海输送焊管,推动了中国深海钢管制造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第三,我们向来重视产研结合。珠江钢管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目前珠江钢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
最后,我们还不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包括与中海油海工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南海的海洋工程装备,将公司的业务范围从输送石油天然气拓宽到做海上平台、海上风电、海上网架、深海油气运输,甚至大型的桥梁、码头、体育馆等。
南方财经:同父辈相比,当前你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将如何应对,实现基业长青?
陈兆年:近几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此外油价下跌导致国内外大型的油气管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延缓等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一方面坚持诚实守信,一方面立足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依靠自身技术特点以及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创新。此外,我们还通过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开发了海上桥梁码头的结构用管、海洋平台用管、海上风电塔导管架等新产品,为日后海洋装备和能源开发做好准备。
无论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还是科技对外交流方面,都离不开在自己从事领域里扎实地学习实践和积累经验、持续不断开拓创新和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但我认为,带领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积极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发展规划,充分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此外,在学习海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企业还应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产品、中国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优秀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统筹、策划|林曦
采访、撰稿|郭晓洁
拍摄|实习生:范逸 胡嘉美
剪辑|实习生:范逸 关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