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大附中林慧贞 致力让学生有感学地理

台中兴大附中林慧贞老师(中间黑点衣服者)和学生一起为种植冬麦整地。(教育部提供)

台中兴大附中教师林慧贞荣获2017年教育部杏坛芬芳奖。(教育部提供)

大甲海边净滩可亲眼观察潮间丰富的生态以及多变的海岸地形。(教育部提供)

国内国高中地理教育与生活连结性低,学习效果不佳,台中兴大附中地理老师林慧贞,「翻转」地理教学模式,设计一系列丰富且具启发性的地理课程,带着学生亲临大自然,体会在海滩净滩,甚至在校园内腾出一片田地来种麦,致力将学习场域拉到大自然,尝试将地理知识带入学生生活,提增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回忆童年阶段,林慧贞说,她自幼在台中成长,每逢暑假,都会随着家里人下田,帮忙农事,爬山涉水更是不在话下,反观现今的孩子,却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

林慧贞叹言:「光是在课堂上记诵课本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根本毫无感动,他们无法从中领悟大自然的珍贵,当然也不懂得爱护环境有何重要性。」

为了了解学生对国内地理知识的程度,林慧贞曾在课堂上发起一场突击式的随堂测验,她将台中地图挖空了29处,让同学们填填看,没想到竟有同学一处都认不出来。

「说也奇怪,让他们去填邻近的东南亚国家,甚至是欧洲的地图,都还比较熟悉,反而是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却是一片茫然」,她说。

为了能将地理知识带入生活,林慧贞设计了一系列丰富且具启发性的课程,将学习场域拉到大自然,她带着学生下田插秧、去海滩净滩、爬山捡垃圾、穿着青蛙装下绿川清河道,期望借由这些户外活动,让学生们亲自接触课本上所描述的各种地理环境,不再只是一页页死板板的文字与地图。

林慧贞指出,有一回,有学生的阿公借出自己的农田,她就带着一群高中生前往,热心的阿公亲自担任义工老师,指导同学们如何插秧,没想到真正分批下田实作时,除了有同学在烂泥里站都站不稳,也有同学把秧苗插得歪歪斜斜,更有人整个跌扑在地。一堂课下来,笑声夹杂着汗水。

另外则有一次她带着学生前往大甲海边净滩,出发前,林慧贞先替学生复习相关的地理知识,认识海岸地形,以及潮间带通常有哪些生物等等。抵达现场后,同学们便可亲眼观察潮间丰富的生态以及多变的海岸地形,同时,她还设计了焢窑、做粿等手作活动,为这堂户外课增添更多新鲜感。

此外,林慧贞也提到,由于常有学生来跟她反映搞不清楚春麦、冬麦到底有何分别?她积极向校方争取资源,在校园内辟出一块土地,交给班上同学去种麦,从双十节前后播种,接着发芽、结穗,待到过年后收成,同学们自然就牢记了整个麦收的过程,也记得春麦、冬麦是依播种季节来区分。而中间为了让作物顺利成长,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照顾土壤施肥,有人帮忙赶走来偷吃的小鸟,一株株迎风摇曳的麦穗,成了班上同学共同的宝贝,一起呵护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