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港台学者解码当代安身立命之道 儒学焕发新生命

「致知论坛—儒家文化讲座」透过线上直播,串连星港台学者谈儒学的当代性。(李怡芸翻摄)

中华儒学还有生命力吗?自五四运动以来已逾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被质疑的此时,星洲、香港、台湾三地学者则倾情指出,儒家文化直至今日,仍焕发着生命力,不论是小国或大国崛起,儒学与新儒学仍为治世之道。

西方文明强势主导百年,也导致现代人欲望膨胀、世俗价值趋于功利、单一,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否仍存在?1日下午在香港法住机构旭日堂举办并透过线上分享的「致知论坛—儒家文化讲座」上,92岁高龄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法住文化书院讲席教授唐端正开场便以「中华儒学还有生命力吗?」为题进行讲座,他表示儒家自孔子以降,其道统不以神,不以物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尤讲「天命之谓性」,因此儒家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唐端正指出,历朝历代不同的民族在中华大地被凝聚为今日的中华民族并非偶然,「是儒家的贡献」,相较于罗马帝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大国,即是儒教的仁、礼乐之教所成就的。儒学会过时吗?他指出由过去百年历史来看,不但把帝国主义赶走,更从一穷二白的社会转变成小康社会,不可不谓是儒家的贡献。唐端正进一步指出,当西方已关注儒教能带来的影响,吾辈更不应将儒学束之高阁。

南洋新加坡孔教会会长郭文龙则分享「儒学与新加坡的崛起」,他指出新加坡虽为小岛国,却有着令人刮目的奇迹:亚洲仅次于日本的最富国家,人均收入达6万8000美金,安全而富竞争力,归总来看其中3/4的华人人口功不可没。他说:「身上均有着浓厚的儒家传统美德」包括慎终追远、尊师重道等,以儒学作为安身立命的指导原则,而民间华人社会则有许多华团、华校与华报,以不同的面向出钱出力传承文化。

郭文龙也分享,已成立107年南洋孔教会,持续坚持在民间推动儒学,包括成立孔子基金会,向新加坡诸多大学颁发奖学金,鼓励学子学习儒学,希望培养年轻接班人,另成立青年团,每个月举办读书会导读儒家经典;去年更成立孔子大学堂,延续80年代儒学伦理课程推广运动,希望为新加坡的未来产生良善作用。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任副教授赖岳谦也分享,观察近年欧美有系统地开始关注儒学,「民主政治的政治效能疲态已出现,欧美政治的家族化也开始出现,人民和政治的疏离感愈来愈重。」赖岳谦举例,若台积电的CEO由民众选出来,不必有半导体专业,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而这正是欧美民主的疲态。反观中国崛起,也让西方看到儒家的生命力。

儒学如何因应时代而与时俱进?赖岳谦指出新儒学发展中需自我批判、自我否定作为动能,「宋明理学以今日来看便是新儒学」形成新的生命力,源源不绝的生命力来自不停的自我批判。他并举例:「为何明朝时要推广学《诗经》?正因采自民间歌谣,反应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看法。」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儒学需要重新辩证,给予新的生命。

担任主持人的财团法人夏荆山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赵忠杰,也为线上观众提问在疫情中两岸为何能快速控制?赖岳谦指出,对欧美人而言戴口罩不戴是个人权利,是其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影响,而中华文化则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究个人的自由是有边界的,且有着人溺己溺的精神,乐于将口罩、疫苗帮助其他国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