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教育法上路20週年 學團點出敵意環境等6議題

「玫瑰少年」叶永鋕用生命催生「性别平等教育法」,今年满20周年,学生团体今天召开记者会,点出6项待解的议题,包括数位时代的敌意环境、性平会量能不足。

民国89年,就读于国中的叶永鋕,因性别气质与其他同学不同,遭到霸凌,一天被发现倒卧在学校厕所,送医不治。事件引起台湾社会对性别教育的讨论,于93年催生「性别平等教育法(最初为两性平等教育法)」。

由跨校学生组成的「性平教育20年学生倡议连线」今天在立法院举办记者会,提出6项待解的性平议题,希望社会大众与政府单位一同思考该如何改善。

第1项议题是「敌意环境」,台大前学生会性别工作坊负责人陈思捷表示,在数位科技发达的现在,网路上对多元性别群体或女性的敌意言论层出不穷,各种哏图、开玩笑,以及随手的按赞、附和,都让被攻击的群体须时时处于戒备不安的状态。她建议将敌意环境式性骚扰明文纳入性平法,并制订认定标准,鼓励网路平台建立自律规范。

第2项议题是性平法对性暴力的定义,仍沿用刑法「违反意愿(被害人须证明强烈抗拒)」的概念,对证据的要求太过严苛。政大性平会学生委员何杰恩指出,在师生的权势关系下,学生没有100%说不的空间。建议改为妇运近年倡议的「积极同意(加害人须举证确实有取得同意)」概念。

第3项议题是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清大性平会学生代表吴青轩表示,性平法不该被局限于处理性别事件,应涵盖更多元的面向,包括情感教育、性教育等,并由性平会定期检视课程是否符合性平精神。

第4项议题是性平会的量能不足。台大前性平会学生委员余东栩形容,多数学校的性平会就像没吃饱又没睡饱的菜鸟卫兵,缺乏人力和资源。他建议规定各级学校性平会,至少要有一名专责人员,并规定所有委员都须公开揭露对性平意识的想法。

第5项议题是差异化的性平教育,教育部性平会学生委员杨昀臻建议,应在不同专业领域及学科之间,进行个别化的调整。例如军警学校的阳刚气息与对性别气质的敌意,艺术训练如何拿捏身体界线,护理学校二元性别制服等,都应有指引来调整。

第6项议题是校园环境须更多元友善,阳明交大学生会交通分会长麻筱祺指出,从宿舍、厕所、学校性别资料的搜集和运用等,多元性别学生的日常生活仍充满挫折,求助也经常碰壁。她呼吁教育体系应深入了解多元性别者的经验,并建立发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