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教育法20週年,台灣性別平等了嗎?

2004年,立法院三读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24年前,叶永鋕倒卧在学校厕所中的血泊,台湾失去了一个乐观、喜欢音乐课的男孩。因为阴柔的性别气质,叶永鋕长期受到同学霸凌,缺乏多元性别观念的校园,没办法让孩子好好长大。

叶永鋕的离开点燃了社会怒火,也催生《性别平等教育法》于2004年通过。在性别平等教育法20周年之际,台湾性平教育取得了哪些进展,同时又有哪些未竟之业,仍需持续努力?

家长质疑、校方忧虑…教育现场挑战多

人称「性平妈祖婆」的高师大性别教育研究所游美惠教授指出,即使性别平等已可谓台湾社会共识,教育工作近年来仍有不少挑战。游美惠说得明白:「讲到同志,或者讲到多元性别,我觉得大家还是没有办法这么勇往直前的去推动很多积极、友善的教育措施。」

举例而言,台湾校园内仍可发现性别不友善的言论。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的「2020校园同志处境调查报告」显示,过半数(52.2%)的同志学生身边,大多数的同学或是某些同学曾发表恐同言论,更有超过三分之二(68.6%)的学生曾听过老师或教职员发表恐同言论。然而,和校园内高比例的恐同言论相较,仅有不到五分之一(13.6%)的学生表示,当针对性别气质的负面言论出现时,教职员会经常介入处理。

校园内反同言论频率。 图/摘自《2022台湾同志学生校园经验调查报告》

不友善的氛围不仅来自校园内部,家长与外界的疑虑,更让有心推动性平的老师们感到棘手。任教于江翠国小,同时也是国教署性别平等议题中央辅导团成员的刘宜教师分享,自己在引导小一学生阅读有关同性婚姻的《国王与国王》绘本时,曾遇到家长担忧,绘本里女王离婚两次的情节是否恰当。

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的郑智伟主任也分享,他经常至校园宣讲同志生命经验,遇过许多老师想要推广性别教育。然而很多场同志相关演讲,学校主管认为有疑虑,或是担心家长抗议,最终取消邀约,或需要拿掉讲题中的「同志」二字。当社会氛围还没跟上法规性平愿景,许多现场教师在推动性平教育时会感到退缩。

当社会氛围还没跟上法规性平愿景,许多现场教师在推动性平教育时会感到退缩。示意图。 图/shutterstock

教师任教现场 性平教育获《性平法》保障

面对种种困难,站在第一线的教师可以如何落实性平教育?比起倾诉愤慨,刘宜老师受访时很坚定的说:「台湾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性平教育法》,老师是受到性平法的保护,比如说要教同志教育、性教育,都会受到《性平教育法》的保障。」

任教于中和国小的林秀珊老师长年参与新北市小学性平辅导团,她分享,自己在带领综合活动课程时,便从课本里提及「弱势族群的社会处境」篇章切入,和孩子一起认识同志在台湾的情况。

新化高中国文科黄莉吟老师则与生物科陈沛谕老师跨领域合作,3年前在校内推出「从生理用品的购物经验看性别平等」多元选修课程,系统性的介绍多元生理用品、月经贫穷、月经污名等主题,打开同学的讨论空间,更获教育部性别平等教案佳作。

黄莉吟老师分享,性平教育不只能出现在多元选修课程里,平时她也会在国文课中融入性别知识。现在,学生不仅会主动找她聊性别议题,更有学生表示「希望台湾有一天不再需要上性别平等教育」。当老师愿意先释出善意,将性平融入教学,往往也能收到学生令人惊艳的回馈。

将性平融入教学,往往也能收到学生令人惊艳的回馈。示意图。 图/shutterstock

性平教育下个20年 台湾要往哪里走?

展望性平教育下一个20年,台湾可以往哪走?政策与高层的支持,以及更全面的性平教育是关键。

同志热线的郑智伟主任指出,教育主管机关公开支持性平教育,将是对基层教师非常大的支持。参与小学性平辅导团的林秀珊老师也认为,政府「宣示性的效果很重要」。郑智伟期待各县市长、教育局长、教育处长,可以透过脸书社群发文等方式,公开表达对性平教育的支持。

至于课程内容期待的前进方向,游美惠教授大力倡导「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希望性教育不仅停留在生理保健知识,更能延伸至文化、历史脉络与人权等面向,以正向态度施行性教育。

每个人做一点 性别平等教育机会多!

尽管政策和教材等面向还有许多努力空间,现场老师运用课程教学能够发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林秀珊老师诚恳的说:「每个人做一点,性别平等教育有很多机会。」而作为NGO工作者,郑智伟表示,同志热线很愿意提供教育工作者相关资源,他也预告,今年暑假有一个提供青少年同志相关资源的网站将上线。

游美惠教授感性分享,「性平浪潮还没冲到的地方,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去行动去改变。」不只有老师或教育工作者能创造改变,一般社会大众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性平,期盼有一天台湾再也不需要性平教育。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