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在外工作鮮少照顧父親卻想平分遺產 弟氣炸:不是錢的問題
图为示意图,与文中当事人无关。示意图/Ingimage
之前我在节目里听过一个案例:某个家庭的父亲过世之后,长子跟次子在处理父亲的丧事期间起了一些纷争。大哥告诉弟弟,虽然他是大哥,但他也不会因为这样就独占父亲的遗产,所以他跟弟弟说,父亲的遗产就一人一半以示公平。没想到弟弟听到这个决定时他爆炸了。
他说,这怎么叫公平?弟弟埋怨哥哥很少回家探望父亲,平时都是他在照顾爸爸,哥哥每次都过年过节才回来,而且把自己当成是客人一样,现在到了父亲不幸过世了,怎么还敢大言不惭说要公平、财产一人一半?
哥哥听完也很不高兴,他自己在外地工作当然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照顾爸爸,弟弟怎么会这么爱计较?他平时也会买东西回家,又不是完全不管父亲生死,弟弟这么说太不厚道。他身为长子本应该获得比较多遗产,他都愿意一人一半了,不然要怎么做才算公平?弟弟生气的回应:不是钱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不是像分遗产这样的事情,很多在外人看起来用钱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我们也会觉得「不是钱的问题」。
我也听过某个学员埋怨,她费尽心力照顾妈妈,平时弟弟妹妹不闻不问也就罢了,连妈妈都为其他的弟弟妹妹说话。妈妈某次做手术需要费用,学员告诉我,她实在很想置之不理,看看其他的弟妹会怎样,结果妈妈知道后还骂她是不是心疼要出钱?
妈妈说:你赚的比较多还这么爱计较,干嘛跟弟弟妹妹一般见识,你是姊姊应该要多承担一点啊。学员很痛苦地告诉我,根本不是计较钱的问题。
我问学员,你痛苦的点是什么,如果不是钱,你在意的是什么?学员说,她在意的是弟弟妹妹们为何不像她一样为家里付出,为何她的付出别人都视为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妈妈怎么会看不懂她真正要的是什么?
「你真正要的是什么?」我问。
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大概都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当事人最需要的是受到尊重、认可或是被同理,可是当我们是身处其中的当事人,有多少人可以看得见「钱」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潜藏在水平面以下的是人的愤怒、委屈与无奈,还包含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定以及对人的期待呢。
当我们能好好的疏理自己冰山之后,才有办法靠近他人的内在冰山。
学员叹了一口气说:「我希望妈妈至少能够跟我说声,我辛苦了。」
那是一种来自于妈妈的认同,回荡在我们渴望层次里的自我价值感提升。
「你曾经跟妈妈表达过吗?」我问。
「没有,作为妈妈的,怎么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学员抱怨。
看起来,我们需要在对话上很清楚的分辨两件事:第一就是,我是不是能够如实地、不带批判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第二则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别人的功课还给别人,并做好自己的功课。
能不能好好的回应自己并且为自己发声,这是做好自己的功课。至于妈妈会如何反应、她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那是她的功课。接纳自己在每个刺激的当下兴起的各种冲击,同时也能够允许他人真实的回应他们自己的功课。
这样的事件其实在每天都会发生。当你自认为在天秤的这一头已经尽力付出,而那一头的利害关系人却不领情,或甚至觉得你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你或许也会有这个念头「不是钱的问题」。当念头兴起时,你知道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吗?在冰山理论的渴望层次里你会找到答案。
(本文出自脸书粉专「长耳兔心灵维度」,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