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锋:健康科技保障 致远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阎娜 党鹏 成都报道

“科技保障,美好未来,就是用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让企业的路走得更扎实,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保健协会监事长徐华锋表示。

4月13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完美集团特约合作的“健康中国 完美行动——2024春季养生‘肝’劲十足公益讲堂”上,徐华锋就大健康企业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主题演讲。

健康成为刚性需求

在徐华锋看来,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大众对健康的追求也成就了大健康产业的崛起和健康企业的发展。

“健康当下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刚性需求。”徐华锋表示,“伴随经济进步,大众的消费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健康消费正当其时,同时,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提出、医疗改革政策方向的变化等,都对健康管理、健康营养产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经济上行还是下行的时候,大众追求健康的趋势不会改变。在疫情期间,健康产业依然相对坚挺,不少企业还抓住了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的机会,实现了业绩的增长。”

不仅是消费需求的增长,政策层面上,一系列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更进一步。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出台,提出了15项专项行动,制定了共124项行动目标。此后,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及要求,推进健康行动的落地。

徐华锋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人对健康的投入越来越高,因此人民健康被放在了国家战略地位。但政策的落地不仅需要各地政府落实,更需要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去落实和践行。”

徐华锋注意到,今年,创新药、生命科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高频关键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提到“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释放出行业积极信号。

他认为:“新质生产力将赋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步。一个企业如果仅仅是依靠一个口号、一个广告,终究是昙花一现,无法走得长远。不断依靠科技力,将企业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和科技创新的成果运用到产品当中,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科技和科普是企业发展的最优解

据徐华锋观察,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现实问题:

首先是健康素养的问题。健康素养是指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判断,以及维护和提高健康的能力、知识判断的能力。据卫健委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6.68%,目前,这一数字已提升为30%,即100个人里有30个人有基本健康素养,这代表着健康消费的盲目行为在逐渐减少,不过,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依然有待提升。

其次是信息误区的问题。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审批、行政监管及政策法规等并不完全了解,信息的误差和不对称,也造成了消费者对于大健康市场及各类保健产品的误解。

最后是信用风险的问题。大健康产业涉及到的企业众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的违规行为对这个行业造成的信用损伤也是健康行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

关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徐华锋认为有两个解决措施:“一个是依靠企业的科技提升,另一个则是依靠市场销售的科学普及。”

他进一步表示:“让产品能够经得住时代、时间和各地域人群不同的考验,还是要靠科技,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此外,基于科技进步之后,产品好在哪儿、有哪些科技含量消费者并不清楚,要用科学普及的方法把这个产品的内涵传播给消费者,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

在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中,消费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徐华锋认为,从需求方面看来,消费者未来可能更加理性化、个性化,因为消费者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一定会趋于理性,同时,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也会使得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细分化。

他表示:“企业要看到、抓住消费趋势的变化。产品要具备科技性、便携性、个性化、食品化等,满足各类消费的需求。此外,企业的工作重心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也要做好消费者的健康管理。从销售产品开始,做好后续对消费者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建立与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链接。”

此外,徐华锋还提出了好企业的标准:“首先要做市场需求的产品,其次产品要有科技含量,最后企业内部还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