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健保、商保 如何共譜健康保障協奏曲

病人被沉重自费压力辗压已非新闻,病友团体不断为癌友争取及时适切的治疗,提升存活率。癌症希望基金会(HOPE)自2016年起持续倡议「健保资源合理分配」、「癌症/创新药品基金」、「商保补位健保」等,三箭齐发,促进癌症治疗可近性。

其中,「商保补位健保」在去年因保险理赔争议引发讨论,健保署在官网设置「健保协同商保」专区,内容主要提醒民众「买对保单」,才能支援健保未给付范围,并引导民众前往特定几间保险公司的保单介绍页面。该作法引发外界产生图利厂商的疑问,也让HOPE深感忧心。

不论「商保补位健保」或「健保协同商保」,HOPE期待由商业保险支应健保未给付范围,并非全然放任市场机制,更没有想要推销保单的意图,而是希望找到突破现行商业保险机制,纳入更多政策精神与协助的新模式。

商业保单 仅70%用于理赔

HOPE于2022年调查,近五成癌友认为缴费多年的保险理赔不太够用,也有四成多癌友反应,必须住院才能申请理赔。为何保险理赔不到位?商业保险公司设计保单有行政成本、安全加成的考量,粗估仅40至70%用于理赔,加上民众可能有「还本」迷思,储蓄型、投资型商品热卖度远高于纯保障型保单。只是羊毛长在羊身上,民众所缴保费若有部分被用于可归还的本金及利息,理赔额度就更加有限。

纯保障商品 如何提高理赔

所以,纯保障型商品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及安全加成占比,提高理赔或降低保费来磁吸民众购买,是未来政策规画新型态保险时的首要考量。在OECD国家中,私人商业保险蓬勃发展的国家,常见政府干预市场,用政策保护消费者,以达到促进公平、可负担性、获得医疗服务的公共卫生目标。

健保署于去年年底正式委托国卫院执行「强化医疗保障─探讨全民健保协同商保的可行性」论坛,探讨如何公私协力强化医疗保障,完善国人健康安全网的可行性方案,结案报告已于日前发表,提出「第二层健保政策险」的可行模式与政策建议,也预计2025年正式发表建言书。

政策型保险 有赖政府出招

台湾过去曾推动许多政策险,包括火灾地震险、汽机车强制险、学生保险等,都是成功案列,虽然仍有待改善之处,但运用共保、维运基金等机制,确实突破僵局,有效大幅降低行政成本,例如扩大汽机车保户群(还有不少民众加购任意险)、大幅降低学生保险流标困境等,这有赖政府端出稳定的政策方针。

健保是照顾民众健康的基础,台湾面临老年化、少子化双重挑战,不管健保费或税收费基都可能不断萎缩,健保收支面临严苛考验。健保总额长年捉襟见肘,许多具成本效益的新治疗无法纳入给付,这是所有病友最深沉的痛,再加上缴了多年保费的商业保险在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更让病友们备感心酸。

以「公私协力」推动「第二层健保政策险」,势在必行,让民众及早投资健康,并缓解健保财源不足、商保派不上用场的窘境,期许政府单位起身领导,也期盼施行政策型健康补位险后,健保改革依然前行,才能真正照顾到最需要帮助的民众,达到健康台湾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