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赖清德致词「沉稳、务实、自信」 换角度谈两岸跟历任总统不同

记者杜冠霖/台北报导

总统赖清德今(10日)中华民国双十国庆大典致词,除提到朝野和解、民生议题外,也数度呼吁中国应回应国际社会期待,包含发挥影响力中止乌俄战争等。对此,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吴瑟致接受《ETtoday新闻云》访问时给出6字评价「沉稳、务实、自信」,他指出,赖清德提到「维持现状路线」,更强调「究竟什么是现状」,相较于历任元首,赖清德以台湾角度出发,展现出自信,从民主国家的角度谈及中国。

▲双十国庆,总统赖清德致词。(图/记者林敬旻摄)

赖清德此次致词时,先后提到古宁头大战、八二三砲战、美丽岛事件、人民当家作主等概念,吴瑟致观察,近几次赖清德对外致词,都反映出赖清德「历史控」的特质,赖更讲究事实陈述,相关论述当然有所谓铺陈族群融合的概念,认为台湾在特殊国际环境下,有很多不同时间点来到台湾的族群、有不同的历史记忆点,总统强调这些历史事实,也勾起大家对台湾民主历程的回忆,对于族群融合上有正面意涵。

赖也谈到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被驱逐,呼应了近期联大2758号决议的讨论,吴瑟致则补充,赖清德也提到台湾人并没有放弃,某种程度呼应决议中「台湾面临中华民国被剥夺」的国际现实,但也凸显中华民国后续对国际的贡献跟连结,反映中华民国事实存在以及与台湾的连结,而赖总统也提到立院要对于2758决议有所回应。

吴瑟致认为,赖清德在这次国际演说中提到这样的概念,更是要强调中华民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存在、某种程度来自中国施压,至于如何展现台湾要怎么跨出去?总统也提到区域和平、经济发展跟气候变迁中,台湾都有其角色,面对这样的现实要如何拓展国际机会等等。

至于在国庆晚会抛出「祖国论」后,此次大典似乎回到「互不隶属」的基调,是否考量场面性质及面对客群的差别?吴瑟致则有不同意见,他表示,总统在晚会跟国庆大典的演说中,并未有太多不同论述,也没有因不同场合变动,祖国论也是呼应两岸互不隶属的概念,中华民国113年、中国75年,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跟台湾没有连结,但中华民国确实在台湾存在。

吴瑟致指出,赖清德从历史陈述表现出互不隶属概念,这次也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就是「祖国论」进一步延伸,也呼应就职演说提到的互不隶属概念,是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论述,赖清德提到「维持现状路线」,但他更加强调究竟什么是现状,相关说法都有一定连结。

赖清德此次致词中,较特别之处为数度向中共喊话回应国际期待,包含发挥影响力中止乌俄战争等,吴瑟致赞许,这是总统做为民主国家元首的高度,历任总统在任何场合谈及到两岸问题时,大多是从台湾角度论述,但赖清德展现自信,从民主国家角度谈及中国,赖强调「中国之所以发展顺利是因为国际援助」,希望中国回应国际期待,也说到台湾可以针对公卫、气候变迁、区域和平等议题合作。

吴瑟致分析,赖清德从民主国家的高度,透过议题跟中国连结,也指出台湾跟中国可以交流的面向,这是赖的自信跟高度,上次赖提到留学生,这次更进一步的延伸,台湾做为国际社会成员,可以跟中国建立一些议题连结与合作,这部分确实值得期待,鲜少有总统愿意提及这个面向,未来会有什么火花值得观察。

至于如何看待赖清德首次国庆致词,吴瑟致给出六个字评价「沉稳、务实、自信」,他表示,赖清德站在民主国家元首高度来看待两岸跟国际议题,演说中凸显赖清德注重民主国家的合作,包含他过去提及的四大支柱,赖清德也希望促进国内团结,包含中华民国跟台湾,都是一起的,这对国家发展有正向意涵,也让国际更正确看待台湾立场,延续他在就职演说一职以来的相关谈话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