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台湾社会的韧性

(图/本报系资料照)

2022年税收在政府严重低估下,超收4500亿元。蔡总统指示的「减轻人民负担、稳定民生物价、调整产业体质、维持经济动能」四项目标,表面看来似乎都好,但其实相当怪异。因为这些都是政府常态性应有的作为,却要拿偶发性短期的超征去弥补,在在显示政府管理失能与缺乏治理方向。

尤其强化经济韧性、因应经济挑战方面问题更大。行政院推出1000亿元「加强韧性经济方案」,所列7项措施,不论租屋房贷补贴、社会住宅兴建、公共运输补贴、中低收入户生活补贴、长照补助、传产中小企业升级、农渔基础设施强化、奖励国际观光客来台、稳定整体物价等,几乎都是政府常态性业务,也并不是台湾经济的活水源头,要救台湾必须靠救活「台湾的韧性」。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发展出全世界少有的韧性弹性。我们的经济过往不是靠大企业,而是众多的中小企业,拿着一卡皮箱走遍全世界。我们的制造工业,不是一条龙独大,而是中下游群聚分工。连我们的商业系统,也是创意多变,甚至地下经济与摊商活跃。而我们的政治过去虽然独裁专制,但官说官的,民间在公园榕树下,下棋泡茶时事品论自有一套逻辑,上下多是相安无事。

以往我们的社会虽有本省外省人,但没分主流非主流、党内党外,因此邻居互信照顾、互通有无、相信彼此,善良尊重的社会信任感与自信,成就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美誉。这一切来自台湾的韧性,是台湾真正的本钱。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博士、《明镜周刊》专栏作者克莉丝蒂娜‧伯恩特写了《韧性:挺过挫折压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在德国畅销20万册,强调的就是「韧性锻炼学」。

她说,韧性,才是人生最好的武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韧性?如何透过系统性的强化韧性,让你「精于生存、克服危机」,产生内在强大的力量?德国人是个坚毅的民族,她的主张格外有说服力。

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社会,挑战都无所不在,疫情的冲击、美中对抗、全球经济逆转、数位科技创新,一波波的变动,地球从来没有停过。但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外在的冲击,而是我们的内心与社会足不足够强韧?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团结,我们懂得创新与变化,我们真正为未来做规画与投资,而不只是一次次的决定,只在为选举与政党的利益。也许学学橡圈,不怕再怎么的东西南北拉扯,只要有足够的韧性,我们会更强大!跳得更远。(作者为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