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幼时记忆 宜兰黄逸树号召「蟹调小组」永续生态

黄逸树与志工们组成「蟹调小组」,每逢农历16至19日的4个夜晚,走进海岸林与沙滩调查螃蟹。(吴佩蓉摄)

黄逸树(左)与苏澳镇长李明哲(右)观察寄居蟹的替代壳凤螺壳。(吴佩蓉摄)

苏澳镇长李明哲表示,如陆蟹生态调查计划持续下去,对大坑罟社区或维持生态环境都是正面的协助。(吴佩蓉摄)

黄逸树开始寻蟹基本装备,每人戴头灯、手提水桶与手套。(吴佩蓉摄)

在洞穴里发现陆蟹踪影。(吴佩蓉摄)

宜兰一位人称阿树哥的黄逸树,为寻找螃蟹横行的儿时记忆,2年前回到苏澳的大坑罟社区,将许嘉轩博士的「陆蟹生态调查计划」引入社区,与志工们组成「蟹调小组」,每逢农历16至19日的4个夜晚,走进海岸林与沙滩调查螃蟹,希望借此保护儿时的自然环境,永续生态。

大坑罟为一邻海村落,早年村里的沟渠、沙滩、防风林等,随处可见陆蟹与沙蟹,与居民共存;但随气候变迁、水泥建物陆续搭建起来,螃蟹横行盛况不再。为了解社区资源,「大坑罟社区发展协会」于2年前,自动发起「寻蟹与蟹调」的任务,每个月农历16至19日涨潮的夜晚,志工就会聚集寻找螃蟹踪迹,风雨无阻。

参与蟹调的志工,2至3人为一组,每人戴头灯、手提水桶与手套,在沙滩及海岸防风林里地毯式寻找螃蟹踪迹,检视蟹种辨别公母、测量螃蟹身形大小,加以记录并在蟹背甲上画记号后释放;过程中需拿捏手劲,避免让螃蟹受伤。

黄逸树表示,寻找螃蟹就跟谈恋爱一样,认识久了就知道牠如何出没,通常春夏会比较多,从3、4月展开调查,5月是巅峰时期,8月螃蟹最爱出没,可能是想要找伴、传宗接代,最多的是中华沙蟹,红螯螳臂蟹原本是在村庄活动,但牠会在海边释幼生小孩,所以也会经过海岸,在这边可以看到许多不同陆蟹。

他笑说,起初做蟹调计划是因为他一直想到毛蟹的美味,但最重要的是,大坑罟是他出生的村庄,要回来寻找幼时记忆时,发现与生态息息相关,且螃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防风林要健康,螃蟹物种就很重要,遂保护防风林健康为首要之务,也与村庄安全环环相扣。

镇长李明哲表示,关怀社区、了解社区是公所做地方创生的第一步,感谢苏澳每个角落都有很多人,关心自己生活周遭环境及投注反省,如该计划持续下去,对大坑罟社区或维持生态环境都是正面的协助;公所长期致力于地方创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或社区关注自己居住的环境共同参与,为土地尽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