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GLP-1疗法助15亿人对抗肥胖糖尿病 3学者获唐奖生技医药奖
▲第6届唐奖生技医药奖由美国和丹麦3学者共同获得。图为得主之一的乔尔.哈本能。(图/唐奖基金会提供)
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
唐奖教育基金会今(19日)揭晓第6届「生技医药奖」得主,奖项授予乔尔.哈本能(Joel F. Habener)、司维特兰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和延斯.祖尔.霍斯特(Jens Juul Holst)等3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GLP-1(7-37)为促胰岛素因子,并开发基于GLP-1的抗糖尿病与抗肥胖药物,让全球15亿糖尿病与肥胖患者受益,更缔造基础研究转译至制药成功典范。
每2年一届的唐奖,今年迈入第6届,从昨起到周五每天上午透过记者会和网路同步直播,各揭晓一个奖项得主,依序为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法治奖,每个奖项可获得5千万新台币奖金,包含1千万元研究补助费,借此延伸及推广得主影响力及贡献。
今天上午公布「生技医药奖」得主,由来自美国与丹麦的3位科学家乔尔.哈本能、司维特兰那.莫依索夫和延斯.祖尔.霍斯特共同获得。
唐奖基金会表示,当今全球80亿人口中,高达5亿人罹患糖尿病、近10亿人口为肥胖患者。台湾目前约有200多万糖尿病友,且以每年2.5万名速度持续增加;19岁以上成人的过重及肥胖率加总超过5成,两者衍生出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眼、足等并发症更造成个人与社会沉重的医疗负担。
唐奖基金会指出,基于GLP-1疗法在近期已成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重磅药物,有上亿名使用者受惠,未来发展与前景更加可期。而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贺尔蒙,又称肠泌素。体内血糖升高时,会刺激GLP-1分泌。目前至少有13种GLP-1 RA(GLP-1受体促效剂)药物,已通过FDA核准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
▲▼上图为唐奖得主延斯.祖尔.霍斯特。下图为司维特兰那.莫依索夫。(图/唐奖基金会提供)
而这段令人兴奋的研究之旅开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乔尔.哈本能,从𩽾𩾌鱼身上选殖出preproglucagon基因,发现其中包含升糖素和另一个GRP序列。随后他从实验鼠身上选殖出相同基因,并证实其中含有升糖素和GLP-1、GLP-2两个胜肽片段,而𩽾𩾌鱼的GRP就是GLP-1。
此外,任职于麻省总医院内分泌科且为HHMI胜肽合成设施负责人的司维特兰那.莫依索夫,接着确认肠道GLP-1的活化型为GLP-1(7-37),她与哈本能合作表明能诱导胰脏释放胰岛素的是GLP-1(7-37),而非整个 GLP-1(1-37),这项重要的发现重新定义了人们长期追寻的肠泌素,进而引领将其作为抗糖尿病策略应用。
莫依索夫成功合成GLP-1(7-37),并开发出许多实验技术与方法,用以检测胰脏中不同的GLP,这些努力至关重要。哈本能、莫依索夫和合作伙伴在人体试验中证明,GLP-1(7-37)在健康人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有促胰岛素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铺了道路。
而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延斯.祖尔.霍斯特,也先后分离出GLP-1(1-37)和GLP-1(7-36)醯胺,并成功鉴定后者为活化型的肠泌素。他的实验室阐明GLP-1(7-36)的生物学、生理学及其具有治疗潜力的特征,更积极投入对抗糖尿病的药物开发。
霍斯特还指出,GLP-1(7-37)可以抑制胃酸释放并减缓胃排空,具有对抗肥胖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确实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体重减轻的倾向,进一步推动此类药物于对抗肥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