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地上安置房开启主体结构施工

近日,经过15小时的连续浇筑,广州黄埔区下沙社区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7号地块地下室首块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顺利冲出正负零,标志着该项目首开复建区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置房建设按下“加速键”。

作为中交集团首个广州核心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广州第二CBD的区位优势,带动周边的城中村改造,推动广州市区域经济发展。

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位于广州海丝城鱼珠片区的老黄埔核心区域,同时地处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中部片区,由中交四航局投资开发,总投资额超90亿元,采用“股权收购+旧村合作改造”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包括村民及集体物业复建地块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建设,融资地块开发销售运营等。项目改造范围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将完善学校、养老等城市功能服务配套。此外,结合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还将打造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首开区基坑面积为1.7万余平方米,共四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达15.95米。中交四航局珠江村旧改施工项目部负责人王盼介绍:“自2023年10月第一根围护桩,项目团队实现了15天完成5万立方米土方外运,7-3区域89天完成四层地下室结构并冲出正负零的建设速度。”

位于黄埔港片区的珠江村,临黄埔港大码头、中码头,隔江与长洲岛相望,历史文脉延绵600余年,坐拥蒲氏宗祠、李氏宗祠、万昌梁公祠,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村落。

项目首开区施工区域南临珠江和地铁,场地表层土壤以下淤泥质土厚达9米,地质条件复杂,给项目围护桩施工和土方开挖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地质松软,机械无法正常行走作业,项目创新团队利用钢护筒改造为“降水井”,在1200毫米钢护筒上开设排布均匀的过滤孔,使基坑内土体水分通过井壁土工滤网渗入降水井管过滤孔中,流入降水井管内后,再用自动抽水泵排出,有效改善场地承载条件。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杨东介绍:“项目部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关键节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通过工艺和技术创新攻克了一系列施工难题。”

例如,在咬合桩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历时两个月,自主设计研发出新型接头管装置,并提出了一整套施工工艺。不仅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工艺简单。预计,在项目的后续施工中,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约超过6000立方米的混凝土。

随着项目建设迈入“快车道”,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传统岭南村落正在加速向江岸明珠蝶变。

文|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肖明葵 杨东 郭洋洋图|通讯员 吕传龙 陈婷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