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找解方:報廢葉片運送難 就地裂解關卡多

台电期待未来能直接将裂解炉送到各地风场回收叶片。图为裂解炉。记者曾原信/摄影

位在桃园市龙潭区的「土地公能源公司」,空旷的厂区放着一袋袋白布袋,里头装满了粉碎后的玻璃纤维碎片,它们曾是台电风机的报废叶片,若丢入刚研发出的低温裂解炉,翻滚五小时后将能分解为底渣与石脑油,可望作为发电燃料。

台电在澎湖县中屯村的八座风机将于明年四月除役,但玻璃纤维与树脂制成的叶片至今没有具有商业规模的回收方式。国内外虽陆续研发出水泥窑等高温燃烧模式,但庞大的叶片,光是运输就是移动的耗能装置。

台电期待未来能做到「到府服务」,直接将裂解炉送到全台各风场,减少运输耗能。今年初将报废的叶片交给业者测试,实务上却是困难重重。

天力离岸风电公司是台湾唯一叶片制造商,二○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制造出全台第一支风机叶片,至今生产超过二七○支叶片,成为离岸风机本土化重要推手。

不过两年来,随着叶片逐渐增加,该怎么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废塑胶,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支支长达八十五公尺、比A三八○客机的巨大翼展还宽的风机叶片,排排放在天力位在台中港厂房的砾石堆上,仿佛整片的停机坪。

处理一套叶片 耗资上千万

天力董事长吴坤达说,他过去从没考虑过废弃物问题,直到发现台湾常规处理事业废弃物成本,若是应用在重达卅五吨的叶片上,光是处理一套风机三支叶片就要耗资上千万元。

吴坤达认为,若比照欧美采破碎掩埋法,将是祸留子孙,采用高温裂解方式,若燃烧不完全还可能产生戴奥辛等污染物。于是他找上机械设备厂商,研发出低温裂解炉,历经一代代测试,从一支叶片要耗时两个月才能烧完,如今只要半个月。

天力风电、机械设备找到位在龙潭的土地公能源公司。十二月上旬,三座裂解炉摆放在空荡的厂房内,由于还未拿到地方政府许可证,还不能实测。

开发出裂解炉的元利环球公司总经理苏志宗说明如何操作,粉碎后的玻璃纤维,一次投入五百公斤、反复旋转,以摄氏三五○度加热四、五小时,排除处理后的石脑油与碳黑,都能回收再利用。

天力规画增加到十二座裂解炉,提升裂解效率。

技术堪称首例 申请许可难

不过,低温裂解处理废弃风几叶片技术在国内堪称首例,光是要申请废弃物处理许可证就不容易。苏志宗坦言,目前仅回收厂拿到清运许可,工厂登记、处理许可还未取得。

桃园市环保局长陈世伟表示,废弃物处理方式从高温、水溶、化学到物理处理都有不同领域许可,业者须向地方环保局申请废弃物处理许可证,由专家学者审查,若认为技术可行,除文件审核也会要求现勘与试运转。

早期常见废弃物处理业者挂羊头卖狗肉,高额收废弃物,转头却倾倒河川,让各地方政府都不敢掉以轻心。若要进一步「到府处理」废弃叶片,须向各县市政府提出废弃物清除处理计划。地方政府的接受度将是一大考验。

过去台湾为达到国家能源政策目标,从陆域风机到离岸风机都是仓促上路,将废弃物这烫手山芋寄望于未来技术,廿年过去,又该如何补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