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前副总裁许嘉栋:央行暴赚2千亿 台湾人付出4大代价
(图/今周刊提供)
「今年缴1800多亿,明年,将增加到2千亿元。」说话的,是行政院主计总处主计长朱泽民。中央银行「盈余缴库」数字创下十余年来新高,就在台湾不少舆论为央行「赚钱功力」喝采的同时,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被誉为全球「央行之母」的美国联准会,却出现了百年来的罕见亏损。根据联准会今年第2季度合并财报显示,上半年的营运净亏损高达573.84亿美元。
相较于联准会的「缴库无能」,台湾央行却能年年稳定贡献国库,不少人由此而生的推论是:台湾央行做到了美国联准会做不到的事,国人应该为央行的「好表现」感到骄傲和庆幸。但,实情真是如此吗?
曾任联准会副主席、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的柯恩(Don Kohn),在接受《今周刊》专访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联准会的任务,既不是获利,也不是避免损失!」柯恩连用了两个「不是」,仿佛外界已误解了联准会多年。柯恩表示,联准会原则上不用担心、更「不该」担心它的亏损,因为,「央行不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它不是银行或对冲基金。」
柯恩解释,央行具有公共目标,以联准会来说,它被美国国会赋予的任务,是「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而政府也提供了联准会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包括控制短期利率的能力,以及购买公债和机构证券的权力。
固然,联准会若长期惨赔,恐会需要财政支持而影响独立性,但柯恩认为目前距离这种「极端情境」仍然非常遥远;相对之下,「联准会更应该好好利用手中的工具,来实现国会交付的使命。」
央行应该是一个独立机构,其主要任务在稳定物价和维持充分就业,而非充当政府的获利单位。有学者指出,「如果政府过于依赖央行的缴库盈余,可能会影响到央行的独立决策,进而影响其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然而,相较国际,台湾财政对央行的倚赖,已几乎到了「饮鸩止渴」的程度。若央行迫于压力想方设法冲高盈余缴库数,可能带来问题,但在谈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对央行盈余的「组成结构」进行拆解。
央行的盈余,大致可以透过以下公式表示:「国外利率×外汇存底-定存单利率×央行定存单发行量」。而一般认为,上述4个项目,除了「国外利率」这一项央行无法掌握之外,其他3个项目,央行其实都有相当程度的政策操作空间。
换言之,如果央行想要提高盈余的金额,可以透过拉高外汇存底、压低定存单利率,或降低定存单的发行量来达成。但这样的操作,正反映了学者忧虑,也就是,央行为了追求盈余缴库,恐将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我们不应该把央行当作金鸡母……。」曾任央行副总裁及财政部长的许嘉栋感叹,尽管多数国内熟稔央行政策的经济学者,基本已「默认」了台湾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但他强调,台湾经济因为央行多年的「协助」走到了今天,在靠净出口推动经济成长的效益逐渐递减、经济亟待「转骨」的此刻,是时候该换个脑袋思考:这么多年来,一个「暴赚的央行」,究竟让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资产价格失控、偏低的新台币汇率不利于进口,间接损害了国民的福祉,我们的所得与财富分配也更趋恶化……。」许嘉栋一一列举。
而这些,是我们要的吗?
(图/今周刊提供)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