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重塑,淄博旅游如何应变?

如果计划出游,你的第一选择还是旅行社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这个暑假,淄博各个景区人潮汹涌,停车场停满私家车,人来人往中,拿着小旗子的导游也不多见了。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的感受更加强烈。2000年起便经营旅行社的曹女士见证了淄博旅游业的起起伏伏:“2019年之前,一年能接上百个团。疫情过后,人们出游量强势反弹,但我们期待的行业复苏并没有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

旅游市场的繁荣,难掩旅行社的冷清。

最大的挑战来自网络平台。携程等头部平台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酒店住宿、景区门票、交通线路、特色推介等都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指引,价格的透明性、服务的便捷性和应用的智能性,已经替代了绝大部分旅行社的服务功能。

市场环境和出行条件的大幅改善,让自助式旅行成为主流。新能源车的大批量上市,在降低自驾出行成本的同时,也导致旅游大巴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以年轻人为主的“新旅人”放弃传统住酒店、看景点的旅行模式,他们或自驾、或骑行,自由组合、自订路线,搭帐篷、睡营地、自助野餐等。这种个性化的绿色出行方式显然对传统旅行社提出了挑战。

人们对旅行体验的个性化追求,也在加速摆脱对旅行社的依赖。许多景区开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沉浸式旅游项目,并配置了大批针对家庭和年轻人的民宿简舍,“小众化”的近郊游成为新时尚。除了少数一线景区的经典线路和老年团外,旅行社已很难拿到几十人的大单。

面对旅游市场的“新业态”,旅行社在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减。对于淄博旅游业来说,唯有加快迭代,变中求生。

理念创新。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资源和品牌优势,重塑产业链。淄博市一家旅行社在云南、西安等经典旅游路线中,推出了私人订制和小包团等新业务,以性价比优势吸引游客。他们的利润点,也从游客团费转移到景区资源和服务的采购环节。

服务转型。比如在营销环节,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复合推宣,采取开直播、拍短视频等方式,吸引关注和流量。在服务环节,提升导游的综合素养,加强导游与游客的互动,通过个性化讲解等打造“网红导游”人设,增强客户粘性。

多元融合。除传统景区外,拓展新的合作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发工业游、乡村游、研学游等特色线路,契合人们的多元需求。

旅游产业重塑,内在逻辑生变,只有那些主动应变者,才能找到新路。

鲁网淄博频道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