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克虫 草蛉量化生产做环保
草蛉成长不同阶段样态。(游升俯摄)
运用「生物防治」方式去除害虫,不用洒农药,但过去常用于番茄、胡瓜、草莓、茄子等作物的天敌昆虫「草蛉」,多经由人工饲养,饲养不易,「农民都要不到」,农委会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研发台湾首见的天敌昆虫智慧化生产体系,透过物联网监测,大幅节省人力,让草蛉产量提升到每个月、单一储存桶就有6百万只,预估可带来1000万产值。
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国际潮流多寻求生物防治方法,透过「天敌昆虫」寄生、捕拾作物害虫,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2018台湾生物科技大展19日起一连展出四天,其中由农委会苗栗区农业改良场与台湾大学合作研发的「草蛉智慧化饲育系统」
国际上经常运用的天敌昆虫草蛉,是蚜虫、叶螨、介壳虫等害虫的克星,常运用于番茄、胡瓜、草莓、茄子等作物。
目前主要由人工饲养,无论是收卵、取茧、喂食都要有人力介入,「草蛉智慧化饲育系统」将过去仰赖人力的饲育程序全部自动化,将草蛉从卵到茧、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变成一套生产流水线;透过影像监测判断、把关,搭配物联网,饲主只要从手机上就可知道草蛉成长状况。
生物防治是农业新趋势,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场长吕秀英表示,人工饲养成本高,产量却不高,每个月仅得64万颗虫卵,目前供应不够,「农民都要不到」;但饲育系统单一的储存箱,每个月就能产出6百万颗虫卵,大大提升饲育效率。
600万颗的虫卵可守护约40公顷面积的农地,目前农民多以在田间投放草蛉「卵片」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每片卵片售价约200至300元,未来量产,预估可创造1000万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