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达利收购新能源物流车厂商瀚德逊,以轻资产模式切入欧洲市场

又一家新能源车企要登陆资本市场。10月29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意达利控股(00720.HK)宣布完成对Hudson Holding Limited(瀚德逊汽车科技)的收购。这实际上意味着瀚德逊通过并购模式“曲线上市”。

这笔交易很快引发市场关注。原因有二:

1、作为新能源车厂商,瀚德逊聚焦欧洲市场,但因主打商用物流车,与乘用车赛道不同,并不受本轮欧盟加征关税影响;

2、与传统整车模式不同,瀚德逊采取轻资产业务模式,专注于电动车研发,调整及改良从国内合作伙伴采购的电动车,以符合当地特定电动车标准及欧洲市场出口要求,已经在国内及欧洲取得多项重要牌照及专利。

欧洲van类新能源物流车供不应求,蓝海市场待开发

近期,欧盟决定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然而,瀚德逊主打的产品并未受到加征关税影响。事实上,欧盟一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特别是乘用车的强势出海恐惧,但另一方面对于物美价廉的电动商用车却极为欢迎。

商用车的本质是生产工具,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完全不同。电动商用车有投入资金少、电耗小于油耗、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同时欧洲新能源商用车现有产品少、产品里程低、价格贵且无法满足客户关于定制化的要求。

目前,欧洲主要国家对提高电动商用车渗透率的态度非常积极。欧洲van类新能源物流车(即新能源厢式货车)供需关系不匹配,是一片蓝海市场。其当前新能源渗透率只有约7%,但仅在2023年销量就同比增长47%。受2035禁燃令、环保政策及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影响,未来欧洲van类电动化渗透率将具备可观增长。

专注自主研发,全面适配欧洲市场

瀚德逊抓住新能源物流车欧洲出口市场机遇窗口,投放大量资源于电动车市场研发,并在国内及欧洲取得多项重要牌照及专利。其调整及改良从国内的合作伙伴采购的电动车,以符合当地特定电动车标准及欧洲市场出口要求,出口至欧洲市场销售,快速占领海外市场。

瀚德逊取得了荷兰交通部作为其欧盟WVTA的认证,其在整个欧洲国家的认证排序非常靠前,其权威性及认可度很高,其认证的试验项目在58个泛欧国家都能得到认同。在整车实验时,瀚德逊研发工程师全程支持,确保认证实验一次性通过,无相关整改,二次试验费用。因此相较国内其他企业,瀚德逊汽车认证试验周期短、费用少,并已经获得认证。

另外,在自主研发方面,瀚德逊全面适配欧洲市场。其已经研发欧标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开发全新欧洲标准的的智能化系统、开发正向及逆向双向充放电系统、全面提升主动及被动安全系统达到欧洲主流水平、全新开发欧标充电系统、全面提升整车性能。公司主导在产品智能化、安全性、操控性、充放电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过程涉及到80余项关键专用零部件的开发。

团队方面,瀚德逊汽车创办人兼行政总裁为叶子青为中国汽车行业风云人物,同时又熟悉欧美汽车行业,这极大助力公司整合国内汽车产业链优势资源,打通海外市场。公开信息显示,叶子青历任美国TIPE汽车部件公司汽车安全系统工程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产品开发主任工程师,北京汽车集团乘用车工程院院长,潍柴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曙光汽车集团总裁等。

目前,瀚德逊的产品在欧洲极具竞争优势显著。eBOLD是瀚德逊第一款车型,2024年下半年出口欧洲。这款车是一款面向欧洲客户需求,基于东风御风产品升级开发的6米电动物流车。如果对标当地传统主流的福特产品,测算后可为客户在生命周期内节省21,890欧元,相当于节省了传统物流车型售价的50%以上。

创新OEM模式,实现“轻资产、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瀚德逊并没有参与汽车行业的“内卷化”竞争,而是另辟蹊径,创新OEM模式,以差异化姿态杀入高增长赛道。瀚德逊官网显示,其“是一家专注于欧洲和美国轻型商用电动汽车市场的创新型汽车公司。在深刻把握全球汽车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发展和链接全球先进的系统零部件供应链资源,以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企业核心价值,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秀的轻型电动商用车产品和定制化服务。

传统的“OEM”,即定点生产,或者说代工。通常需要重资产投入研发、生产,甚至铺设销售渠道。而瀚德逊的创新可以分为三步:

1、整合资源,基于客户需求和当地法规做升级开发;

2、国内采取整车代工,海外轻资产投入KD工厂;

(所谓KD工厂,即将进口的整车车型以散件形式进行组装,利用当地的较低关税和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并以较低的零售价出售的工厂)

3、最后一步,是与成熟品牌的营销渠道合作销售产品。

不同于传统新能源车行业的OED模式“重资产、周期长、收益低”,瀚德逊的模式“轻资产、周期短、收益高”。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欧洲已经形成“高势差”优势,在核心技术、成本、供应链成熟度等多个维度均领先。中长期看,中国电动商用车在欧洲市场“崛起”或是大势所趋。而瀚德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