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会「颐养食」 专为老人设计

《颐养‧好食:易嚼、美味的颐养食谱》食谱内软嫩好入口的「绍兴醉鸡」。(伊甸基金会提供)

记者会现场老人试吃颐养食,个个吃的津津有味。(伊甸基金会提供)

伊甸基金会推出兼具色香味和易于咀嚼特性的「颐养食」,有由马铃薯泥代替米饭制作的「卤肉饭」、鸡腿肉磨泥熬煮成的「鸡汁煨面线」、以芋泥捏丸代替糯米制成的「酒酿汤圆」等,专为长辈设计的食品。

伊甸基金会表示,长辈的牙口不好、吞咽功能也逐渐退化,因此只能食用软质、泥质这类的「类婴儿食物」,但食物种类往往较单一,也比较不好吃,影响长辈的进食意愿,也导致营养摄取不均。

伊甸基金会2012年引进日本「介护食」的理念,由世界餐福事工联会主厨陈宏宾、张同凝、李秀玲以及伊甸基金会基隆服务中心沈雪珍共同研发出适合长辈的食谱《颐养‧好食:易嚼、美味的颐养食谱》,融合中式、西式、台式料理,呈现出早餐、前菜、米面、肉类、海鲜、汤品、甜点等65道菜肴。

伊甸基金会常务董事王剀锵医师表示,相较于坊间的众多老人食谱,伊甸的理念是将卤肉饭、油葱鸡等一般餐食,做的更易咀嚼吞咽,也使用取得容易的食材,不使用加工食材,达到「色香味形软泥流」的概念,让吃饭不只是生理满足,也达到心灵满足。

颐养食的概念是由日本的「介护食」演变而来,日文的原意是「关怀」和「照顾」,一开始是复健医师训练病患回复成正常饮食的复健餐食,后来延伸至一般生活中,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食用的食物。

沈雪珍老师是伊甸基隆服务中心15年资历的资深主厨,掌管中心内上百位重度身心障碍养护住民的一日三餐,她说「以前开店做生意,为了赚钱,现在每天在中心内为住民备餐,凭的是一种『对家人的爱』。」

这次食谱内的「绍兴醉鸡」,就是她在基隆中心点餐率最高的一道人气料理,不仅把鸡肉炖煮的软嫩,让住民好入口,淡淡酒香也让养护机构的住民怀念起过去年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