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两岸从「旅游泡泡」开始吧
旺报社评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新冠疫情在全球进入第2轮高峰期,两岸却大体控制住了疫情的反弹,显示两岸不同的防疫体系都还相当可靠。北京因应「二次爆发」的快速反应和强大筛检能力令人赞叹,台湾望尘莫及,但台湾接连闯过磐石舰群聚感染与日本女学生无症状感染事件,均能「虚惊一场」,民众放心不少,端午连续假期出现密集观光人潮。
两岸都根据各自体制,探索出一套可以自如应对「常态化防疫」的SOP,应该可以有更大的自信,尽快恢复两岸交通与人员来往。不过,后疫情时代两岸交往,既存在技术问题,也面临政治障碍,尤其在香港国安立法事件,中美关系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势下,更是困难重重。
大陆一直希望两岸尽速恢复交流,也努力满足返陆台胞的需求,如广州、东莞台协以「点对点」方式打通「台-港-粤」快速通道,简化珠三角台商返陆检疫流程。台湾民间对「解封」两岸的呼声一直很高,但中央防疫指挥中心都以「高风险」和政治考量一拖再拖。客观评估两岸当前政治氛围,让公部门坐下来谈可能性几近零,连陆生返台都临时喊卡,更奢谈恢复两岸客运规模、开放「小明们」返台,更不必期待建立两岸「快速通道」。
两岸解封遥遥无期,更令人心急如焚的是,双方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契机,只剩下台协、民间团体、热心人士两头跑,还时时刻刻担心自己变成「夹心饼干」、处于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足以看见,选后两岸关系已经产生「破窗效应」,民间交流不恢复、军事对峙更频繁、国共基础渐瓦解……这才是最危险的讯号。
从战略高度来看,疫后恢复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避免坠入危险深渊的「救命招」。国安高层应该明白,当两岸交流「全断」,大陆对台「硬的一手」就更加没有包袱,北京当局不断「逆民粹」释出希望延续ECFA的明确讯号,意在保护两岸交流最后管道。其实,两岸保留交流合作空间,对民进党有利,否则「务实台独」的戏怎么还演得下去?
两岸恢复交往可从倡议「旅游泡泡」开始。顾名思义,「旅游泡泡」指的是疫情风险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为恢复人员往来而采取的分阶段、有限度的政策措施,如大陆主要一、二线城市和新加坡在6月初启动的「快速通道」、泰国拟与多个国家商讨游客入境豁免强制检疫的安排,都属于「旅游泡泡」。
两岸之间完全有设立「旅游泡泡」的条件,但卡在双方互信不足,大陆不愿意与民进党政府协商,除了政治考量以外,民进党政府防疫团队对大陆防疫成绩不放心,也是重要因素。不过,只要双方有心,愿意采取务实弹性的处理方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旅游泡泡」还是有机会在两岸之间实现。
首先,有限度重启「小三通」、推动金马与福建的「旅游泡泡」,应该可以作为第一步。早在3、4月间,金门民众就呼吁政府尽快恢复「小三通」,5月中旬金马地方首长也表达期待。「小三通」属中央职权,但两岸之间以「闽台协商」白手套模式,可以纳入决策考量。大陆方面的卫健委、国台办等官员以顾问、专家名义加入福建(福州、厦门)方面代表团,我方陆委会、疾管署等官员同样以民间身分加入金马地方政府代表团,双方以「两门」、「两马」备忘录形式重启「小三通」,再由各自公权力机构完善配套、共同支持。
若「小三通」先行恢复、成效良好,那么两岸就应该重启「小两会」层级的协商,再辅以两岸本就畅通的卫生部门讯息通报机制,就进一步恢复两岸人员交往的技术性、事务性议题进行沟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两岸「民航小两会」仍然发挥了功能,至于「大两会」海协、海基之间虽无直接往来,但也在台协的沟通、穿梭之下,做成不少实事。截至目前,包括海旅会、中银等在内的大陆公务性质驻台机构仍然运转,说明两岸沟通还是有一定空间。
民进党自诩在陈水扁任内,以「澳门模式」代替官方协商、回避政治争议,促成两岸春节包机启动。时过境迁,两岸不可能回到15年前,但疫后恢复两岸人员往来不涉政治、不触及两岸定位,但对缓解两岸紧张有利,蔡政府应该拿出积极姿态,大陆也应乐观其成。办法总比困难多,从「小三通」、「小两会」开始逐渐推动两岸「旅游泡泡」是可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