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B轮公司,卖了50个亿

这两天,一笔重磅并购引起了医疗投资圈热议。

11月13日,BioNTech宣布收购普米斯生物100%股权,价格为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58亿元。后续,BioNTech还可能支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使总价达到9.5亿美元。

普米斯生物是一家来自珠海的明星创新药企业,完成过四轮融资,十多家投资机构入局。买家BioNTech则是因开发出mRNA新冠疫苗而声名鹊起的德国制药巨头,目前在纳斯达克市值达250亿美元。

值得注意是,交易完成后,普米斯生物背后的十多家投资机构集体套现而归,堪称一笔比IPO还漂亮的退出。

眼下港股18A板块依然估值低迷,A股IPO可望不可及,一级市场上又是资本寒冬,被并购已经成为创新药公司最好的选择了。

站上了风口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创新药企业都有被并购的机会。普米斯生物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是因为搭上了PD-(L)1/VEGF这趟快车。

在肿瘤治疗领域,有一款著名的“神药”K药。K药全名是帕博利珠单抗,自2014年被批准上市以来,由于广泛的适应症和革命性的效果而成为晚期肿瘤治疗上使用最广的免疫药物。根据K药生产商默沙东的财报,2023年K药的全球销售额达250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王”。

而近一年多来,PD-(L)1/VEGF双抗的出现,让人看到了挑战甚至是超越K药的希望。

2022年12月,美国药企Summit收购了康方生物开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AK112在北美、欧洲、日本区域的权益。此后,随着AK112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击败K药,Summit的股价暴涨了30多倍,震惊了世界。

此次被收购的普米斯生物,手中同样握有极具潜力的PD-(L)1/VEGF双抗新药。

2024年5月,普米斯的PM8002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获批,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进入Ⅲ期临床的PD-L1/VEGF双抗。9月,PM8002又获批了针对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

在启动股权收购之前,BioNTech早已看上了普米斯的PM8002。2023年11月,BioNTech与普米斯达成了一项许可和合作协议,收购PM8002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根据协议,普米斯生物可获得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因此,普米斯最终被BioNTech全资收购,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考虑到目前PD-(L)1/VEGF赛道的火热,有投资人甚至认为普米斯生物8亿美元的价格过于便宜了。

有媒体统计,2024年以来(截至11月14日)中国已经至少有13项针对双抗新药的BD交易,合作总金额超过了12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26亿美元。

就在普米斯宣布并购交易后,手握K药的默沙东也斥重金入局PD-(L)1/VEGF。11月14日,默沙东宣布协议获得礼新医药新型在研PD-1/VEGF双抗药物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连默沙东都加入,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PD-1/VEGF的信心。

据说市场上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做局”:有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管,为了中饱私囊,通过找第三方公司做“高评”,专门收购国内的PD-(L)1/VEGF早期研发资产。传言未必是真的,但也反映了PD-(L)1/VEGF现在的热度有多么夸张。

Biotech纷纷被并购

普米斯的收购案之所以令圈内振奋,还有一个原因:一级机构苦退出久矣,在生物医药赛道更是如此。

普米斯创始人刘晓林是一位在抗体药开发领域拥有20多年经验的资深医药人。他曾先后在雅培、施贵宝、Adimab等跨国公司任研发高管,2012年回国后出任信达生物研发副总裁,带队建立了包括20多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

2018年信达生物成功上市之后,刘晓林选择离开在珠海创立普米斯。此时正是国内创新药赛道风起云涌之际,创业之初普米斯就拿到了1.8亿元的天使轮投资。此后一直到2021年,普米斯每年都有一轮新融资,吸引了众多知名机构入局,估值步步攀升。据报道,普米斯的融资总额约2.5亿美元,最后一轮估值约50亿元人民币。

普米斯融资史,来源:启信宝

此次被收购后,普米斯所有轮次的投资方都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虽然最后一轮投资者的收益不算高,但考虑到这两年生物医药赛道的惨状,估值倒挂比比皆是,普米斯已经是给了股东们一个最好的交待。

而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这次并购绝对是一场大丰收了。普米斯的最大的投资者、连投了三轮的弘晖资本,交易后可以一次性拿回1.3亿美元(约9.4亿人民币)的回报,这比IPO香多了。

过去两三年创新药赛道融资分外困难,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面临资金链的压力。为了过冬,创新药公司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首先流行起来的是卖管线。2023年中国Biotech们共宣布对外授权许可交易73笔,交易的总金额达到了425亿美元,相比于前一年增长了63.32%,刷新历史纪录。据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8月10日,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授出权益(license-out)的项目有59个,继续同比增长了47.5%。

与此同时,一场Biotech的并购潮也正在上演,这一年来已经有不少公司被卖掉。去年底,阿斯利康宣布收购亘喜生物,这是首家被跨国药企收购的中国创新药公司,交易价值为12亿美元。今年1月,诺华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35亿美元的价格刷新了国内纪录。3月份,美国公司Nuvation Bio宣布收购葆元医药。5月,丹麦公司Genmab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普方生物。

有投资人向投中网表示,现在中国生科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明显低于海外了,跨国公司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很高。对于海外大型药企来说,并购本就是它们一贯的增长策略。全球前20名的跨国药企们,当前临床阶段的产品数量中平均只有55%来自于“内部研发”,另外45%则来自于“外部创新”,也就是并购或授权。

忘掉IPO,找跨国药企并购,可能会是广大未上市创新药公司今后的主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