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督“硬约束”保障新津营商环境再优化
王凡
“新津区‘政策找企业’平台运行后,公司账户收到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20万元,相比以前,可以说是秒到账!”昨日,成都渔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斌对说。
今年1月,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在开年首场政商恳谈会上立下“保证书”——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将及时跟进、强化监督,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理有结果。
督促建立“政策找企业”平台,就是新津区纪委监委护航营商环境交出的答卷之一。从过去政策兑现慢、兑现难到现在资金“免申即享”,该区营商环境得到切实好转。
把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深化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新津区纪委监委已监督推动“蓉易见·新津区政商恳谈会”及时解决企业诉求141件,监督保障“政策找企业”高效兑付资金超亿元、惠及企业500余家,为新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强诉求办理跟踪问效
实实在在帮企业解决一批问题
从1月到7月,新津区“蓉易见·政商恳谈会”已经举办了7次。每月一主题的政商恳谈会上,企业代表面对区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提出诉求建议,已经成为该区营商环境问题诉求反映“直通车”。
第一期恳谈会上企业便被告知,“如果遇到政府部门不作为、拖沓、推诿等问题,可直接向纪委反映。”会后,企业的急难愁盼解决得如何,就成为该区纪委监督的重点。
第一期政商恳谈会后,新津区纪委监委即向各派驻机构下发《政商恳谈会诉求办理情况监督检查方案》,要求从安排部署、办理推进、企业满意度3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主要负责同志是否亲自研究推动,分管领导是否熟悉情况、具体实施,是否存在责任空转、一批了之、敷衍应付等情况等等,都在监督检查之列。
半年来,通过在政商恳谈会后加强诉求办理跟踪问效,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由于当初在建设时土地分期报征,先行建设,多年来企业未取得完整的土地证和不动产权证。”华润怡宝饮料(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璐说,“在恳谈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一周后,我们便领到整合后的土地证,在履行完相关程序后又领到了不动产权证。”
不仅如此,该区深入开展“有事找纪检”工作,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三走进”(走进项目现场、走进服务一线、走进企业身边),同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巡察,开列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问题清单,将收集的涉企问题“一对一”指派给责任部门,督促其“答卷”作回应。
该区纪委监委还依托向社会聘请的8名营商环境观察员,从企业人视角蹲点检视整改成效;主动聘请5名民企负责人、律师为特约监察员,列席重要会议、参与监督检查,打造开放的纪委监委。目前,已推动解决企业办证难、配套设施不齐等诉求141件。
推动“政策找企业”效能释放
解决惠企政策兑现慢兑现难问题
通过政商恳谈会后的监督解决企业的个性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还有哪些共性问题诉求?
去年以来,新津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清风助企”行动,在线上“云问卷”、线下“大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惠企政策兑现慢、兑现难。为此,该区纪委监委将此类问题纳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重点内容,给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点题派单”。
区纪委监督专班会同牵头单位区民经办、区行政审批局召开联席会、推进会16次,督促建立惠企政策数据库、更新完善企业数据库、创新开发平台功能,依托智慧新津数据中台搭建起“政策找企业”应用场景,通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易申快享”等方式,实现“企业少跑腿、政策精准享”。
为了跟进监督后续服务企业作风、效能情况,该区纪委还在“政策找企业”平台嵌入了“纪委督促”功能模块,通过“纪委督促”模块发现,仍存在部分单位上传企业数据信息不全、数据管理不严谨、资金拨付兑现有所滞后等问题。
针对上述影响惠企政策高效落实的问题,由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直接沟通反馈信息、“直线”联动推动整改。如,驻区发改局纪检组跟踪监督到部分数字赋能实体产业补贴资金因财政未及时拨款,导致资金兑现有所滞后,“直线”联系驻区财政局纪检组靶向督促,实现问题快速精准联动处置。
新津“政策找企业”平台自4月9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先后完成两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兑现,兑付资金4399万元,惠及企业203家;已兑付第一批“易申快享”政策资金5500余万元,惠及企业300余家,同步开展第二批易申快享申报。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拓展‘清风助企’行动,扎实开展项目式、下沉式监督,在智慧监督上扩面提质,以监督执纪‘硬约束’保障营商环境再优化。”新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