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跨過了時空界限的相互影響:「信號」,一次冷眼的微笑

曾经听不只一个朋友这么形容过:收藏的人都有点孩子气。

一开始我并不是太懂这个说法,后来算想明白了;的确是,收藏好像是人天生的一部分,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小时候收藏过邮票,大一点之后喜欢上电影便开始储存看过的电影票,再大一点就收藏艺术了,仿佛收藏是对应着自己看过、想过、做过后的一个实体句点。

徐震作品「信号」。图/姚谦提供

我身边有许多好收藏的朋友,都因为自己成长原因,跟自己性格、阅读、爱好各有不同的收藏爱好,特别是几位艺术收藏者,他们在艺术世界里各有执着进行着,呈现出收藏品与自己人生的各自有趣之对照。熟悉了观察各自在收藏过程中的那份痴意,的确都是带些孩子气的生活。

而艺术从作者所生之作品与收藏者之间,仿佛就是一种对照般的游戏,跨过了时空界限的相互影响,而我自问自己收藏到底是为什么,答案也似乎带有一点点孩子时执著于一种游戏的情感了。

说起了游戏,前不久艺术家徐震玩了一个游戏「信号」,他邀请了也许是艺术家、收藏者或艺术圈从业者,一起玩一个概念游戏,他想办一次持续不断、不被地域、时间限制的线上个展。徐震是一位以观念创作闻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不限于绘画、雕塑、装置等媒材,曾经他有个作品,是创造一间超市,而商店里的商品都是空的,空饮料瓶、空饼干盒等,非常有趣又接近于真实人群的精神描写深刻的作品。另一件作品,他曾经用许多彩颜色拼凑出一个巨大雕像,而随着地基的摇晃,这座神像轻微地蠕动,对应着从小知道的一句成语:「泥菩萨过河」,看这件展品时不禁莞尔。

而这回作品「信号」,用了他很少利用的绘画这个方式,徐震居然画了许多白底灰、绿色长20公分寛10公分的小油画作品,陆续分别交给与艺术相关的人收藏,请收画者在他个人的社交平台上展示作品。因为社交平台是个不打烊,而且在虚拟空间,没有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在他有意的陆续不断的送出作品之时、网路上也不停的发出、转送「信号」,累积成了一时的流量;这不也是对当下时代衡量价值判断的新迷信,一次面带冷眼微笑的对照吗?

特别是今天部分政客与媒体人,无下限的把自身丑闻当流量工具去操作时,不正是流量换算金钱的诱惑所致?

这件小画作挂在我墙上的样子,并且注解了一句:一个永不消失的电波。也是我自己在参加这个作品游戏,也是一次实体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对照,在艺术创作与收藏者看着多变又荒谬的当下之间也一次有趣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