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辛苦拿到了offer,但学校不给签三方,怎么能既要又要

高校应届毕业生签了三方协议才算真正找到工作,才可以入职。“三方”就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

签三方对三方都有好处,有利于高校统计就业率,可以给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户籍、公积金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力,让用人单位约束毕业生按时到岗,等等。

要是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发来的offer,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会给签三方的,不会故意为难学生。

但一个研究生说自己明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学校不给签三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学生说,自己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拿到高校所在地的offer 了,但也有一个坏消息,就是签不了三方,因为学校不给三方。学生又感叹,“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有福利就有限制,少干找工作真的好难,有offer也去不了”。

他所说的这个offer看起来还不错,试用期月薪13500,转正后月薪15000,每个月还有500元餐补、100元电脑补贴,年终奖15000,每季度还有绩效奖金,年薪有20多万。

有的学生情况和他一样,也是“少干”,也是签不了三方。一湖北籍学生目前在江西上大学,认认真真找了两个月才找到了一个工作,但学校不给三方,而投协议规定的地方投递了七八十份简历没找到一个工作。

学校不给三方,就与这个“协议”有关,也就是与“少干”有关。

少干计划,全称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院校主要是211以上重点大学。

参与少干计划的学生享有降分录取的权利(很多学校降10到20分甚至更多,但有的学校可能比统招还高),但也要遵守相关协议,就是毕业后要到协议中指定的省份或者单位,并且要工作到一定年限,一般来说硕士5年、博士8年。

指定的省份一般包括生源地省份,和内蒙古、云南、贵州、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和广西等西部八省。

通俗点说,这就是单独录取定向生源地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学生来说,少干研究生时内卷程度没有统招高,还可以享受好学校的教学资源,真是一举多得,但也有限制。

显而易见,上面几个学生享受了政策,读研三年后忘记了要履行协议,而在协议工作省份之外的省份找了工作,学校当然不给三方,也不敢给。

很多人在评论区骂这个学生,有人说“你是少干,就不能既要又要”,有人说“知道自己是少干还去终面,简直是浪费招聘公司的人力资源”,等等。这个学生一觉醒来,发现评论有了99⁺,吓懵了,赶紧解释说自己想回到家乡考公务员,现在找工作就是练练手。

确实,人总该有契约精神,既然享受了特招名额和降分录取,那就得遵守规则。

据说,少干计划要是违约,除了要缴纳违约金,还可能要记入诚信档案。具体情形可能不同的省份会有所不同,想违约的学生还是要谨慎一些。

这就提醒打算通过少干计划读研的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协议,并一定要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

大家怎么看少干计划的协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