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民调 为赖清德服务

(图/本报系资料照)

近来国事蜩螗,各方民调各展机巧,更加让人不知所措。在众声喧哗的台湾,民意调查题目要通过各方的压力测试并非易事;但是,避免语句引导、语意暗示、语意扭曲、排列效应与答案设定,还是应该勉力遵守;尤其,在标榜民调客观中立的同时,实应尽可能要做到同理心与换位思考,才能「名实相符」,避免遗憾。

最近有民调指称,目前各党总统参选人的支持度,赖清德为43.4%、柯文哲26.6%、侯友宜13.6%。然而,若查阅该民调的题目设计,会发现在询问民众的支持对象前有3道题目,先行提及赖清德访美、拜登对台提供军事援助,及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访台,明显有利于建构赖清德的主场优势。

学者Rubenstein、倪炎元早年曾经提醒,在民调设计时应该特别留意避免题目有诱导性,设计者应该特别注意问卷的问题是怎么排列的?里头有没有引导问题?是否有任何字眼,可能带有偏见或影响受访者?相关字眼、数据与观念,有没有受到最近新闻议题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者倪炎元等人进一步提醒,避免民调受到题目影响,要注意问卷出现以下五大效应,包括第一,语句引导效应,在问卷问题设计中置入引导性语句与倾向性语句,或者是在问卷设计上压缩受访者答题空间,不管是嵌在语句的技巧或句子结构,都可能影响受访者态度。第二,语意暗示效应,问卷的陈述当中使用特定的概念、专有名词、术语和不经意塑造某些效果,以达到暗示作用。

第三,语法陈述的扭曲效应,在问卷题目设计上避免使用复合句、问题简单明了不要超过20个字,避免语意模糊扭曲,让受访者难以了解题意。第四,题目排列效应,问卷题目排列的顺序调整,或是将影响、暗示性高的题目放在邻近位置,都可能产生暗示作用,从而改变受访者态度。第五,答案设定效应,问卷必须是可理解的词语,不能刻意引导或暗示。

以这五个效应来检视近日引起讨论的民调,是否有透过民调的前三题提问,来引导有利于赖清德的主场优势?这点确实值得讨论。尤其,民调必须能够经过压力测试,有时跑出来的数字是一回事,但未必有办法用常识来理解;就像以该民调数据来看,侯友宜在新北市有可能拿不到30万票,这似乎有点脱离常轨了。

我们必须提醒,民调设计不是单为胜利者服务。对于第二名、第三名等其他参选人也应力求缩短误差。至于,民调的公信力好坏,则应建立在所有受测者的「生死两无憾」。这是最起码的标准,也是民调施测单位不可逾越的红线所在!(作者为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