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螺旋模式 试想COVID-19防疫之道

《因果螺旋:跨越时空的 探索与思辨》作者/陈建仁出版社/圆神

QR Code

因果螺旋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遇到新的健康问题时,协助我们思考到底病原是什么?宿主如何受到暴露?宿主感受性如何?引起个人发病的自然史有哪些重要阶段?个人的三段五级预防对策为何?如何扩大影响到家庭、社会、国家、甚至全世界?如何遏止疾病的蔓延扩散?

像COVID-19这样的新兴人畜共通传染病,也可用因果螺旋模式来试想可能的防疫之道。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7日宣布COVID-19的病原体是新的病毒,与SARS和MERS同属冠状病毒家族,并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由于COVID-19蔓延得很快,它的传染窝、传染途径、潜伏期、症状征候、自然史等特性也很快地被厘清。可惜的是,它未能在最早的发源地被有效控制,以致扩散到中国各省市及全球190多个国家。截至2022年5月16日,造成至少5.18亿名确诊病例及至少627万人死亡。

整个全球大流行的演进,从一个病毒感染到首位人类宿主,侵入表现ACE2受体的细胞,使病毒大量复制繁殖,持续感染其他细胞,造成组织与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产生严重临床症状、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发病期间,透过密切接触或污染环境,将病毒传给医护人员、家人亲友、同学同事。病毒就会扩散到家庭、学校、职场、社会、国家、全世界,使因果螺旋的范围笼罩整个地球,「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就是最好的写照,COVID-19因此带来家庭生计艰困、社会恐慌、国家动荡、全球萧条。

一个人会不会得到感染、病毒在体内会不会繁殖很快、是否发病?决定于宿主的遗传基因、免疫能力、健康行为、预防接种。

一旦进入潜伏期,能否快速筛检、早期发现、隔离治疗、适切使用抗病毒药物,就决定了个人是否会发生症状征候、重症和死亡。在个人感染到痊愈或死亡的第一阶段,宿主与社会(医护)环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要预防病毒由个人传给医护人员、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而造成社区传播,医疗体系的超前部署、院内感染管控的落实、筛检量能的提升、疫调匡列的执行、居家隔离的严格监控、自主健康管理的强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量产与分配、个人卫生习惯的实践、避免群聚活动、实名制进入公共场所等与精准防疫有关社会环境因素,在第二阶段的社区防疫就变得很重要。

要让疫情对家庭、社会、国家的冲击降至最小,第三阶段还必须对低收入家庭、残障人士、老弱妇孺、受创行业,进行救济纾困。为维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振兴券的有效率、效益地发放也很重要。疫情期间的线上上班上课、电子商务、远距医疗等宅经济发展,减少健康不平等、降低城乡落差,可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自由民主多元开放的国家,疫情的公开透明对于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相当重要;落实个人资料与隐私权的保护,才能鼓励民众配合防疫规定。换句话说,包括跨部会整合的社会环境因素,在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现今,人与人、国与国的连结比昔日更密切。在COVID-19大流行的网罗下,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除非每一个人都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是安全的,除非每个国家都安全。以疫苗接种为例,截至2022年5月底,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疫苗覆盖率相当低,特别是非洲国家,亟待他国大力支援。要应用接种疫苗来遏阻大流行,就是要达到「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积极协助低收入国家早日普及接种,使所有国家都能阻断病毒扩散、复制与突变,避免新变异株的产生。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P3b4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