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走出行人地獄 標線、工程如何改造台灣路?

事发三个多月季韦亚再回到事故路口,已改为行人专用时相。季韦亚表示「我的家人已经走了,希望其他人不要发生这样的问题」。 记者游昌桦/摄影

台湾交通状况屡屡被外媒形容成已是「行人地狱」,几乎成为垄罩台湾交通的巨大阴影,2022年就有150人在路口丧命,过去十年,台湾行人的死亡数甚至成长9%。对此,台大土木系教授许添本表示,政府一直推动礼让行人,当然是正确的,但伤亡并没有降低,他建议关键在于全面改造道路,才能整体改善。根据营建署统计,2022年改善809处危险路口,但台湾还有上万个路口亟待救援,行人该有的三大友善要素,庇护岛、人行道、左转车道,台湾不但不够普及,指引行穿线、行人庇护岛这些设计规范,也从未强制立法,属于参考性质,友善行人环境一比较,台湾落后世界至少30年。

以2022年底发生在台中市北区学士路英才路路口的悲剧来看,当时伊拉克籍丈夫季韦亚与太太、儿子一同走在行人斑马线上,但就被左转的公车给撞上,妈妈和一岁婴儿在车底被拖行10多公尺,当场没有呼吸心跳。时隔多月,季韦亚重新回到路口,他依然不解,他与太太都是走路绝对不看手机的人,自认有着良好习惯,但还是无端走入「行人地狱」,于是,事发后他反复检视车内监视器,他认为丰原客运陈姓司机左转时,不但未看斑马线有无行人,甚至在行人步行时还加速通过。

悲剧已然造成,该怎么避免同样情况反复上演?联合报采访团队重回现场,发现号志已被改为行人专用时相,也就是说行人过马路时,不需要与任何转向车辆争道,减低发生交通意外的机率,但改善号志只是短期的,许添本与营建署道路工程组张之明组长都表示,设置左转车道才是长治久安的方向,避免让左转车抢快通过对向车道。张之明解释,用工程手法让驾驶人能够「一定得停」会是比较好的做法,也是世界趋势。

从工程改造道路这股风潮也正在一点一滴的影响台湾,像是刘冠颉是网路社群「标线改造台湾路」的主编,曾去欧洲担任交换学生,返国后才得以比较出台湾道路对于行人的极度不友善。他带着采访团队来到高雄市瑞隆路,认为看似宽大的四线道路,但两旁都被临时停车跟路旁商家塞满,行人走在瑞隆路上可说是险象环生,包括采访当天,他都被路旁机车轻微擦撞,刘冠颉表示,如果把四线道的外侧缩减,由四减为二,外侧车道改为停车区跟行人道,如此一来可以让行人有更宽广的行走区,也能解决商家的生意问题。

至于车道被缩减,高雄市交通局科员庄哲维则表示相当认同,他认为透过空间的整顿,可以重新引导车流动线,而且驾驶路线由宽变窄,也有助于提升驾驶专注力。庄哲维同时也是「标线改造台湾路」的主编之一,他们这几个道路医生正在编写完全道路设计手册,试图重建台湾道路几何教育。庄哲维表示,台湾目前的道路设计规范,大多是文字叙述,图片都是20、30年前的样本,他要建立图比文多的手册,让第一线人员更有能依循的空间与范本。

走出行人地狱专题,试图从过往悲剧着手,重新检视事故道路有无重新规划、改造,并且提出解方,要避免重大事故,重点并不只在于加强执法以及行车教育,而是能否透过公众参与、思考,以及道路改造,纳入更多行人 自行车以及公共运输,描绘下个世代的城市面貌,才得以真正的走出行人地狱。

高雄市瑞隆路商圈外侧车道几全被临停车、商家招牌所占满,不止行人难以顺畅行走,轮椅族更是险象环生。 记者李文颢/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