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震楼器!男子被逼得10个月有家不能归 怒告邻居

不久前,

一则《上海一居民连开5年震楼器报复楼上!

邻居:我们都是躺枪的》

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无独有偶,

记者近日又了解到了另一起

因“震楼器”引发的邻里纠纷。

“我们被逼得有家不能归,在外租房度日。”市民李先生气愤地说道。

因为邻里矛盾,邻居陈先生不但安装了4个摄像头直对李先生家,而且还使用震楼器制造噪音。

无奈之下,李先生将陈先生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拆除摄像头并赔偿自己10个月的租金损失。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日前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决。

李先生和陈先生原来是上下楼的邻居,因为公共楼道通风等问题,双方素有积怨,也由此开始了长达数年诉讼拉锯战。

李先生说,陈先生在三楼多处安装摄像头,镜头对着他的卧室、淋浴房拍摄,严重侵犯他的隐私。为此,他多次与陈先生协调,陈先生均拒绝配合还将他打伤。后他报警,警察上门交涉,陈先生虽口头表态答应,但事后又重新安装摄像头,并在自己家里安装震楼器制造噪音,遭到多处居民报警投诉,警方也已对事件立案。

后该纠纷被新闻报导,陈先生摄于舆论压力未继续使用震楼器。李先生表示,陈先生使用震楼器24小时制造噪音长达10月有余,不堪忍受噪音,他与家人不得不在外另行租房。为此,他起诉陈先生,要求其拆除摄像头,并赔偿他的租金损失6万余元。

而陈先生则表示,李先生曾因公共楼道窗户通风问题将他打伤,他安装摄像头是为了维护自身权利调查取证。他坚称自己从未安装震楼器。陈先生认为,事发后李先生也并未搬离原房屋,所以他的实际损失并不存在,因此不同意李先生的诉讼请求。

审理中,经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李先生家室内夜间噪声是否超标进行了鉴定,结论为其客厅、主卧、次卧的噪音数值均超过限值。

通过报警记录、立案回执单、照片、居委主任谈话笔录、微信聊天记录、租房合同及原、被告当庭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法院认为,陈先生于外墙外及楼道处安装多处摄像装置,已严重侵害了李先生隐私,现李先生据此要求拆除摄像装置之请求,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关于租金损失问题,司法鉴定认定涉案房屋确存在噪音问题,已严重影响业主的正常居住使用。经法院走访小区业主及居委会,后确认该噪音由陈先生恶意在自家房屋内安装震楼器产生,故陈先生理应承担赔偿责任。最终一审法院判决陈先生拆除4处摄像头,并赔偿李先生租金6万余元。

陈先生对于该判决不服,提出了上诉。陈先生表示,自己安装摄像头是为收集李先生故意违反刑事和解协议的证据,且摄像头仅针对公共区域而不侵犯李先生的隐私;也无任何证据证明所谓的噪音已达到李先生不得不搬离的程度,涉嫌虚假诉讼。

最终,二审法院认为,陈先生安装多处摄像装置,已严重侵害李先生的隐私,给其生活造成妨害,故一审法院判决拆除上述摄像装置,于法有据。陈先生关于摄像头用于取证而有权安装等抗辩意见,缺乏法律依据,法院难以支持。

根据查明的事实,陈先生在室内安装震楼器,导致系争房屋产生噪音,李先生因噪音问题而搬离。同时,根据鉴定意见,系争房屋确实存在噪音问题,且已达到严重影响业主的正常居住使用的程度,故李先生要求陈先生赔偿侵权期间系争房屋的租金损失,于法有据,应予支持。陈先生虽辩称其从未安装过震楼器,但该意见与案件查明的事实不符,法院不予采纳。综上,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文中均系化名)

此前报道

上海一居民连开5年震楼器报复楼上!邻居:我们都是躺枪的

俗话说得好

远亲不如近邻

家里有个什么事儿总能帮衬帮衬

邻里和谐住着也舒心

但事情永远没想象的这么容易

邻里之间的矛盾也是频频发生

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花城社区

有一幢楼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居民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一件事

家家户户屯着一大堆耳塞

这幢居民楼位于小区当中

按理说是最为安静的位置

……

原来

该楼502室住户与楼上602室早前发生矛盾

一怒之下使用了震楼器

这一震就是五年

……

一件琐事震楼5年

邻居“躺枪”苦不堪言

究竟是什么仇怨

让邻里关系变成一场噩梦?

记者来到了当事人之一602王女士家中了解情况。进门就看到,王女士在客厅铺上了席梦思,她晚上就睡在这里,桌子上放着一堆耳塞。她家的卧室,是主要“攻击”目标,噪声这里变得异常清晰,记者用手机分贝软件测试了一下,最高达到了68分贝。

△通过手机App测试,震楼器和各种噪音经常达到五六十分贝(非专业测试仅供参考)

说起和楼下的恩怨,王女士一声叹息,说多年前和他们家还是好朋友,一起散步一起逛街,直到2016年发生了一件小事反目成仇,引发这场持续5年的“战争”。

当时王女士家阳台的水管老化渗水影响到了楼下,因为没有好好沟通,这点小事逐步升级,两家人从亲密相好变得形同水火。到了2017年,楼下就开始使用震楼器进行“无差别攻击”。

△居民无奈只能将床垫放在客厅噪音较轻处

602王女士的丈夫很久之前就已经搬出去住。而其他居民也无辜“躺枪”,702住着一对老夫妻,记者上门时,85岁的钟老伯正在睡觉,晚上睡不着只能白天打个盹,这样生活已经持续了五年。

他的妻子王阿婆告诉记者,老伴这几年迅速衰老。本来睡眠不好的钟老伯经常一夜无眠坐到到天亮,因为精神萎靡还摔了两跤,断了5根肋骨。

此时,其他居民也纷纷赶来吐槽:一夜无眠第二天无法正常上班的上班族、休息不好没法好好学习的孩子……

另一位居民更是倒霉,刚花了千万买了这套房子,她如今非常后悔居然没有在看房时发现这一情况。“我还以为是普通的装修噪声,没想到日日夜夜不停,天天睡不好,早知道怎么也不会在这里买房。”

△居民多方反映,仍无法解决震楼器扰民问题

震楼器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震楼器发出的是一种类似规律敲击榔头的声音,三下一个轮回,持续不断。此外,还有不间断播放音频,听着似乎是某种“黄色音频”。

居民告诉记者,白天因为有白噪音,所以还能遮蔽一些,最痛苦的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这些噪声会变得异常清晰,声音随着楼板蔓延全楼,整幢楼都深受其苦,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噪声还只是震楼器威力的一小部分。

“最厉害的,是一种低频震动,这个功能一开,整栋楼都在抖,震得人脑壳嗡嗡响,几分钟就吃不消。”居民说,在他们的抗议下,这户人家稍有收敛,这一功能如今偶尔使用,但两种噪声攻击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已经持续了整五年。

△为了减轻噪音的影响,居民家中常备各种耳塞

取证艰难无法维权

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制止这种行为?

居民们哀叹道,什么办法都试过了

毫无效果

首先是602室,也曾经用敲击地板等方式反击过,但随即招来更大的报复,加上邻居抗议,只能偃旗息鼓。其他居民也上门沟通过、砸过门、报过警、拉过电、信访过、投诉过、打过官司、写过联名信、制定过楼组公约,但502只用一招化解:“坚守不出”,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震楼。

每当居民报警,民警都会上门,但敲不开门,声音只是暂时停止,等民警一走,噪声攻击又开始继续。这几年附近派出所的民警不知道上门处置过多少次,但就是因为取证难,不能固定证据,无法对其进行强制措施。

而且即便民警锁定了证据,处罚手段也非常有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理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对于故意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第一次给予警告处罚;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将对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

去法院起诉,居民被告知要去指定的专业检测部门出具环境检测报告,如果分贝数超过标准,才可能发起诉讼。但检测机构却表示,被噪声检测的对象,必须是单位,比如工地、工厂之类,不能是个人,所以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也走不下去。

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委会也曾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调解,搭建平台让居民进行协商,但均无效果。

拒绝沟通诉求存疑

究竟502住户的诉求是什么?

他们又有什么委屈?

怎样才能停止震楼?

记者来到502室试图采访当事人,但一直没人应门。一位居民告诉记者,502室曾经与他们家主动接触过,告诉他们不要参合其中,不要和其他居民一起“搞”他们。

“他们的诉求非常奇怪,我至今也难以理解。”这位居民表示,这对夫妻上门后首先是诉苦,说602的行为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而其他居民都帮助602来“欺负”他们,丈夫还说他的妻子已经搬到其他地方住,除非妻子能够回到这里正常生活,否则就不会罢休。但说到“震楼”一事,夫妻俩就绝口不提。也有居民曾经了解到,502的诉求就是想让602搬走。

一位居民曾经在502室开门时看到过屋内的场景,装着好几个监控摄像头,桌子上也放着一堆耳塞,白天几乎看不到这户人家出门,只在夜深人静悄悄出没,电梯如果有人,只走楼梯。如此殚精竭虑,小心翼翼,顶着全楼的压力一心报复,邻居们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动力让他们甘愿牺牲正常生活,将损人不利己坚持到底。

602室王女士告诉记者,说她愿意“投降”。“只要他们愿意开门沟通,我马上就下楼赔礼道歉,或是其他什么解决方式,都可以商量,只要停止震楼什么都好说。”王女士说,至今还记得和楼下邻居相处甚欢的时光,现在她每天睡在客厅的席梦思上都会思考,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来源:新民晚报“上海时刻”

律师说法

上海方洛律师事务所宋博律师认为,这个案件表面上看起来与相邻权有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并不符合《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规定。相邻权是相邻权利人应遵循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这个权利是建立在自己具有生产、生活等合理需要的基础上,在行使自己通行、通风、采光等生产、生活需要的权利同时,兼顾相邻方的权益。

但是,本案中502室房主使用“震楼器”长期故意制造噪音妨碍相邻方的合法权益,已经超出自己合理的生活需要,应该被视为故意制造排放噪声等有害环境污染因子,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应当按照环境侵权责任纠纷处理,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网友热议

对此,网友纷纷热议

曾遇到过相同遭遇的网友表示:

“深有同感”

也有网友认为:

“楼上是多过分,导致楼下用这种方法”

还有网友认为:

“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好好坐下来沟通的?”

也有网友表示:

“远亲不如近邻,有后悔的时候”

对此,你怎么看?

你在平时生活中

遇到过类似邻里纠纷吗?

你都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