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推广预制菜的孙宝国院士,背后身份不一般!

前言

在许多人眼里,预制菜既缺乏营养,又没有美味,简直比垃圾食品还要糟糕。

然而,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预制菜这一边,大力宣扬预制菜的种种优点。

那么,究竟是预制菜真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还是这位院士为了某种利益而夸大其词?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不只是院士

提到孙宝国,许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实际上,这个头衔只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

1980年,18岁的孙宝国踏入了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的大门,开始了他的学术之旅。

或许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步将引领他走向食品科学的顶峰。

而他当时清楚的是,自己要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不辜负众望。孙宝国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色,不仅顺利毕业,还选择了留校工作。

或许是他的天赋确实出众,孙宝国在工作中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卓越才能,从教研室主任到系主任,再到副院长,他一步步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然而,孙宝国并未因此满足。在工作的同时,他依旧在努力学习,希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他成功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孙宝国迎来了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标志着他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但孙宝国并未因此止步,他的脚步依旧在不断前进。

在学术成就之外,孙宝国还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2014年至2023年,他出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为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还是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这些身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方位的孙宝国——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共知识分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孙宝国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大家心里可能会更加疑惑,为何这样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会在预制菜这个新兴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呢?

孙宝国眼中的预制菜

当预制菜成为热门话题时,孙宝国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位食品科学领域的权威,他对预制菜的看法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那么,在孙宝国眼中,预制菜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孙宝国曾经强调,预制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风味、健康双导向"。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细想却蕴含深意。

"风味"二字,道出了预制菜的灵魂所在。孙宝国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应该向顶级大厨看齐,即使达不到那个水平,也要超过一般厨师的水准。

这一观点无疑给预制菜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消费者指明了方向——好的预制菜,应该能带来不亚于餐厅就餐的美味体验。

而"健康"这个词,则体现了孙宝国对预制菜产业的深层思考。他指出,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可以实现营养素的量化,通过科学配方和标准化生产,有可能在健康方面做得比传统烹饪更好。

这一观点颇具前瞻性,也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

除了风味和健康,孙宝国还特别强调了预制菜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他描绘了一幅从手工生产到机械化、自动化、最终实现智慧化的发展蓝图。

在他看来,预制菜产业完全有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科技发展的敏锐洞察,也为预制菜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孙宝国还提出了预制菜多元化发展的构想。他认为,预制菜不仅要服务于餐饮业,还要满足家庭消费的需求;不仅要适应传统的烹饪方式,还要能够匹配各种现代烹饪器具。

这种全方位的思考,无疑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不过大家或许还并没有深入了解过预制菜,那么通俗来说,预制菜究竟是什么呢?

预制菜

我们需要明确预制菜的定义。根据最新的官方说法,预制菜是指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需要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重要的是,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几个关键点:

工业化预加工、需要再加热、不添加防腐剂。

这些特点,既是预制菜的优势所在,也是它面临的挑战。

不过预制菜可不是最近才刚刚兴起来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预制菜就开始初具成型。

随后,这一概念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而在中国,预制菜产业真正的爆发是在近几年,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

毕竟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对预制菜的巨大需求。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而到2025年,这个数字或将突破8000亿元。

这个惊人的增长速度,让预制菜成为了食品行业的新宠。

至于预制菜产业为何蓬勃发展,这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便捷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连接了整个食品产业链。

从农业生产到加工流通,再到餐饮服务,预制菜产业涉及了多个环节,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预制菜的未来

其实我们也明白,预制菜的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快速享用到美味可口的菜肴,无疑是很多人的心愿。而预制菜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此外,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预制菜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冷链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外,预制菜的口味标准化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有人担心,过度标准化可能会导致地方特色菜品失去独特性,甚至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而我们比较抵触预制菜无外乎可能就是这个安全原因,在经济发达的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比较健康的食品,最起码营养要保证。

而实际上,刚刚出炉的饭菜一般才是最具营养的,预制菜经过多方烹饪再进入胃里,很多人就在想恐怕没有多少营养,只能饱腹了。

更何况有一些外卖商家打着新鲜饭菜的旗号,给顾客送的全是预制菜,标价也和正常饭菜无异,价格一高,加上没什么营养,万一这预制菜也不好吃,讨厌预制菜的心情也就油然而生,也难怪大家会这么讨厌预制菜了。

所以在技术层面,孙宝国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技术创新,预制菜不仅可以提升口感,还可以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价值。

此外,个性化定制也是未来预制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预制菜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孙宝国还提到了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预制菜不仅可以减少食品浪费,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一观点,无疑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更远大的方向。

结语:

从孙宝国院士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对新兴产业的深入思考。他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还考虑到了产业发展、消费者需求、社会效益等多个层面。

这种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正是源于他多年来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积累和洞察。

而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业机会,更是推动食品工业升级、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契机。

在这个过程中,像孙宝国这样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无疑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然,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食品安全、口味提升、营养保持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预制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预制菜

中国食品报-预制菜发展方向是“风味、健康双导向”

百度百科-孙宝国

新京报官微-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预制菜言论不科学,应协同治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