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水中童话”,引人向善是永恒主题
每到傍晚时分,河内市老城区还剑湖畔的升龙水上木偶剧院门前都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怀着同样的迫切心情聚集于此——等待即将开场的水上木偶戏表演,欣赏传承近千年的越南国粹。
图片说明2:木偶在水中漂浮。
图片说明1:人们正在观看越南水上木偶戏。
“水中童话”流传千年伴着悠扬的竹笛声与鼓点的和鸣,剧场内的灯光齐亮,舞台中央一座方形水池映入观众眼帘,水池约有半米深,水面之上,一座金碧辉煌、檐角雕刻着云龙的宫殿巍然矗立。色彩艳丽、绣着日月星辰的幕布轻启,而后高举伞盖斧钺的古代武士拥着一众王侯将相登场。水池另一侧,一条数米长的游龙“呼啸而出”,同时口喷火焰,引得不少观众鼓掌喝彩。水上木偶戏也被当地人亲昵地叫作“水中童话”,据考证,这种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约千年历史。水上木偶戏最早出现于越北地区,素有越南母亲河之称的红河流经此地,孕育出鱼米之乡红河三角洲。当地水网密布,雨量充沛,丰富的水资源为人们带来肥沃的土壤和多样的物产,于是,水成为当地民众敬畏的对象,是该地区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到了越南李朝时期,水上木偶戏已具备较为完备的表演模式并深得贵族喜爱,成为每年宫廷庆典上的重要环节。后经艺术匠人代代传承发扬,水上木偶戏的表演手法不断丰富,逐渐成为越南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越南水上木偶戏取材广泛,经典剧目中既能看到《三国演义》《仙女群舞》《水中龙虎斗》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能看到《赛龙舟》《庆丰收》等反映生产的生活日常。随着时代发展,水上木偶戏的表演还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推出《丑小鸭》《白雪公主》等相关剧目。而在这些经典剧目中,无论才子佳人、王侯将相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的演绎始终围绕引人向善、扶危济困、勤劳致富的精神主题。演员在齐腰深的水中表演水上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十分独特,演员们都“隐身”在水池幕帘后方,通过操纵木杆上的机关来牵动细线,控制木偶,从演出开始到结束,都一直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演员们不少出自表演世家,技艺精湛,舞台经验丰富。演出的伴唱包括独唱、合唱、朗诵等,伴奏乐器则以独弦琴、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令人叫绝的是,重量不轻的木偶每一次“动作”,都与演员的配音伴唱、乐器伴奏完美配合。水木偶的制作基本依靠手工,匠人通常会选两到三年树龄的无花果树木为原材料,而后对其造型、浸泡、干燥、涂漆、描画等,历经多道工序,水木偶具备防虫蛀、便于漂浮、易保存的特点。优质的水木偶可以被几代人传承,有的甚至“年纪”比演员还大。乡间沧桑水亭保存完好水上木偶戏艺术化再现越南悠然静美的乡村图景,在千年的传习演进中提炼恬淡质朴的民族乡愁。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北部山乡还是南方港城,水上木偶戏都散发着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越南水上木偶剧院、河内升龙水上木偶剧院和胡志明市水上木偶剧院被并称为越南水上木偶戏“国家队三驾马车”,常年为该国民众和外国游客表演。不少民间爱好者自发组织演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水上木偶戏是逢年过节庙会上必不可少的压轴大戏,慰藉无数在外漂泊游子的心。随着时代发展,演出场所从湖塘水榭逐渐迁换到设施更为完备的场地进行。在生产力较为原始的旧时代,人们通常在水塘中央建造水亭表演,一块幕布把水塘一分为二,根据剧情需要设计湖光山色、禁苑宫楼等布景。如今,越南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仍完好保存着历经风雨沧桑的水亭。一位越南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时代飞速发展,一代代越南人离开故土去他乡谋生,但他们不会忘记家乡,难以忘却家乡的一草一木。很多人在努力保存和记录旧日乡土生活的元素,正如那些保护水亭的乡民和自发传习水木偶戏技艺的民间艺人,他们让越南民族情感深处的那一抹乡愁得以在水木偶戏的帷幕间延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