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没成熟 解放军驰援武汉仍搭伊尔76
解放军空军航空兵1月24日驾驶伊尔-76运输机飞抵陜西咸阳机场,机组人员奉命执行空运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肺炎任务。 (新华社)
由于武汉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除夕和年初一,解放军空军、地方分别派了3支和2支医疗队。年初二,北京医疗团队也出发。在第一批出发的5支医疗团队中,有3支分别来自三军医科大学的医疗队,搭乘3架伊尔-76(IL-76)运输机从上海,西安和重庆前往武汉。而上海和广州的医疗团队则分别达成东航、南航的客机抵达武汉。
《现代舰船杂志》分析指出,以东航为例,东航运输140人的医疗团队,包括432件大多是医疗设备器械和药品的行李,共计4,690公斤飞往武汉。事实上,这个物资搭载量并不大,主要还是人员运输,使用民航客机搭载毫无问题。
单纯从运输角度来说,空军出动3架伊尔-76运输机意义不大,分析指出,这次会出动3架运输机,主要还是基于使用更方便灵活考量。不过,分析认为,伊尔-76设计阶段较早,如今看来,货舱高度和宽度都已经不太能满足部队需求。军用运输机主要考虑运输大型设备,甚至车辆,因此对货舱的宽度和高度要求较高。这些运输机平时不会安排座位,如果需要运输人员时,才会布置临时座椅,或是座椅挂架。
以伊尔-76为例,它的尺寸与波音767-200相当,能搭载的伞兵为96人,就算运输不需要携带大型物资的医疗人员,一次运输150人仍相当拥挤。相对的,同尺寸的767-200,如果以全经济舱布置,却能轻易突破200人。
不过,为了大量运载人员,现代大型运输机也有个绝技,那就是增加人员运输夹层。解放军在2011年的利比亚大撤侨过程中,空军出动的4架伊尔-76运输机为了每次多运一些人员,就使用了人员运输夹层。这种夹层是在机舱搭上一层架子。由于这些运输机的机舱高度并不能满足两层客舱要求,因此每层高度有限,大概也就是一人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员的舒适程度显然不是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使用双层人员运输夹层的情况下,伊尔-76的单机人员运输数量可达190-200人。但分析指出,这款最早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已经过时了。它们不仅对车辆的运输能力有限,购买管道也有限。历经20多年的拼凑,大陆也不过拥有各类伊尔76/78平台34架,其中几架还改装成空警2000,几架是加油机。考虑到出勤率的问题,解放军「随时能够出动」的伊尔-76也就只有20架左右。
而自从运-20问世以来,解放军已生产的运-20约为20架,并仍在不断增加。可是分析认为,运-20虽然不断亮相各种航展、阅兵活动,但执行各式任务的报导却很少。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各部队还不太能掌握运-20,仍在摸索如何使用。此外,分析说,运-20研制速度神速,或许在使用中还会暴露各类问题,相对的,出勤率就不如伊尔-76稳定。
尽管目前运-20的机舱准确尺寸资料尚未公布,但从仅有的几张内部图片来看,机舱的宽高都增加了。而增加宽度主要是方便坦克、步战车的出入,而增加高度,则有利于一旦需要进行人员运输时,提高人员搭载量,提高运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