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组装有神器!工作人员化身“铠甲勇士”高效作业

“鲲鹏”运-20,很多网友们也喜欢把它叫作“胖妞”。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型运输机,“胖”是它能力的一种体现。运-20的“肚子”特别能装,可以快速运载人员以及各种大型重型装备。从研制到生产,运-20背后是满满的陕西力量。

科技含量满满 运-20部装生产线智能升级

总台记者 秦祎:看我穿的这身,是不是有点像铠甲勇士?我现在是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飞的运-20部装生产线,而我穿的这身,就是工作人员在进行装配时,会穿着的一种辅助装备,专业名称叫“外骨骼”,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工作人员更加省力、舒适地开展工作。具体怎么省力,怎么舒适呢?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比如在这,运-20的地板装配区,在这要完成上千个紧固件的定位和装配。操作时,胳膊需要这样一直举着,现在通过这样一套“外骨骼”,我的胳膊仿佛是搁在了桌面上,轻松了不少。

再比如在这,当我临时需要以半蹲的姿势进行工作时,“外骨骼”就像是给我支了把椅子,让我可以随时随地想坐就坐。

所以您看,是不是很神奇?“外骨骼”之所以能起到省力舒适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是基于人体解剖学和机器人结构学原理。实际操作中,也不需要一直“全副武装”,而是灵活分体穿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今天的工作,选择只穿“上衣”或者“裤子”。

同样是装配上千个紧固件,之前一天下来往往是腰酸背疼,而现在,有了这副“铠甲”,他们的工作幸福度提升了不少。研究数据也显示,这样一副“外骨骼”能够起到超过70%的减压效果。

借助激光测量设备完成调姿、对接后,飞机就来到了关键的机体结构连接的部分,在我身后,国内首套环形轨自动制孔设备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在机身上制孔,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方式,通过这套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持孔径的垂直度,这样无论在何种飞行条件下,都能保持机体结构的稳固。

环形轨自动制孔设备的投用,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原本15人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6个人、花2到3天就能完成,而承担这项工作的,正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飞首个数字化装配班组“薛莹班”。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飞现任“薛莹班”班长 李萌月:以往的传统手工作业中可能更多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我们现在,需要大家班组紧密配合,也使得我们这个环轨自使用以来,截至目前,制孔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100%合格率背后,是对操作不变的追求。2005年,因业务贡献突出,“薛莹班”正式成立。对于飞机制造从传统手工作业向数字智能化转型,首任班长、全国劳动模范薛莹也期待和工友们一起再进一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飞首任“薛莹班”班长 薛莹:我们这个产业化进程发展必须经历到我们的智能制造,所以我觉得更多是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能够跟工友们一起把这个智能制造落到实处,落到我们的生产现场。

小孔背后折射的是整个航空装备生产由0向1的突破,面向未来,更多智能化装备也将助力国产大飞机加速腾飞。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