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待不住”的孩子,身上有3个明显优势,越长大越出息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朋友小楠跟我吐槽:

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中班的阶段,家里是越来越“待不住”了。

每天放学回到家,顾不上吃饭,也不想着学习,就吵着嚷着去楼下疯玩,根本拦不住。

小楠说,照这个趋势发展,儿子身上的平庸,自己已经依稀可见了。

其实,现在的环境确实很卷,家长忧心和焦虑也能理解。

但是再怎么忐忑不安,也不能因为孩子贪玩、喜欢到处浪,就给他人生的试卷打上红红的叉吧。

毕竟,贪玩与是否平庸、未来有没有出息,没有本质上的关系。

甚至说,那些在家里待不住的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养出3个明显优势,越长大越有出息。

不信的话,咱们接下来看一项有趣的实验研究。

早在60年代,在儿童心理学家布鲁姆的领导下,美国开启了一项名为“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实验。

他们选取了123名来自贫穷黑人家庭的3—4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着类似的特征,比如父母都没啥文化,同住一个地区,智商都在60—90,并且未来会上同一所幼儿园或学校。

实验人员将孩子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共58个孩子,对他们进行学前教育和家访。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学前教育,并非是与学知识相关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发性的玩耍。

另一组是对照组,共65个孩子,不进行任何介入干扰。

在长达40年的持续追踪后,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

他们发现,实验组的孩子们,智力发展更快,长大后,不管是学历、收入,还是拥有住房的比例,都远高于对照组的孩子。

所以,这项实验也充分表明:

一味给孩子灌输知识的早教模式,并不能让他们拥抱更好的未来,反而让孩子们在本该肆意玩耍和奔跑的年纪里,充分释放天性的话,更易获得成功。

其实,之所以会如此,是因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上会慢慢出现3个明显优势。

①接受刺激更多,智商更高

贪玩、在家里待不住的孩子,往往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刺激,而这些往往对大脑发育和潜能激发,都会带来正向的影响和作用。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瑞迪,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就明确提出:

所以我们通常会发现,那些喜欢玩耍的孩子,往往他们的脑袋更加灵活,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学习力,都有一定的优势。

而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受到了BDNF这种蛋白质的影响。

②适应和解决各种状况的能力更强

想先问问大家:温室里的花朵,为什么换个环境,就容易枯败?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在精心呵护的环境下成长,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一旦离开原本的舒适区,生存能力薄弱的问题,就会无限放大。

其实对应到孩子身上也一样。

那些经常在外面跑和玩的孩子,有非常多的机会接触各种事物和突发情况。

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可以从周围环境里去学习,也可以依靠自身经历去总结和积累一些宝贵经验,从而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建立了根基。

③创造力更强

网上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创造力,都是获取成功的“捷径”。

深以为然。

就比如小学课本中的“乌鸦喝水”,还有曹操的“望梅止渴”和诸葛亮的“空城计”,无一不是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而在如今这个竞争环境下,创造力这种极具开拓和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体现着它的含金量。

企业家李开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就说到:

所以,很多时候,创造力都是在社会上立足、获取成功,甚至有时扭转乾坤的一件“法宝”。

而对于那些从小在外面奔跑、玩耍的孩子来说,户外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也像是一个有着各种材料的天然教室。

在这间教室里,他们发现与捕捉,他们记录与想象。他们摆脱框架的束缚,自由的探索和学习。

而创造力的培养,往往就是在他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悄然进行。

其实,作为如今的家长,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抓住每分每秒,伏案于桌前,认真学习读书,获得好成绩。

但实际上,比起书本里的知识,比起考卷上的成绩,让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或许才能在各个方面,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能力。

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