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追求卓越,而是孩子没有达到追求卓越的年龄

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任何人都是有追求卓越的本能的,这也是我们肯定式教养理念的理论基础上。正是因为我们相信孩子具备追求卓越的本能,所以我们才不会监督控制他们,也不用批评指责他们。

那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既然孩子有追求卓越的本能,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孩子每天都不思进取,总想玩游戏,一点也不努力去学习呢?

在《认识进化的规律,父母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一直在追求卓越》这一章中,我也给出了解释,有3个原因:一是孩子对卓越的理解不同,二是孩子只是暂时的休息,三是孩子产生了逃避心理。

而最近我对第一个原因,也就是“孩子对卓越的理解不同”有了新的理解。

那孩子为什么会对卓越有不同理解?这其实跟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有关。因为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无法很快的产生一个明确的卓越目标,因此他也就无法表现出追求卓越的内驱力。

先有目标后有方向

我们父母一直都期望孩子把学习学校里的知识视作追求卓越的方向,这样孩子才会重视学习,才会产生学习内驱力。

但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孩子之所以会把学习学校里的知识视作卓越方向,肯定是先有了一个与之相关的卓越目标,然后孩子才会把学习学校里的知识视作卓越方向。简单的说,就是先要有目标,然后才会有方向。不可能先确定方向,然后再确定目标。

你要出去旅游,肯定是先有一个目标,不可能是先有一个方向。有的人可能会抬杠说:我出去旅游一开始就是先设定一个方向,然后才确定目标,比如说我想去西北旅游,然后才确定具体去西北哪个省市去旅游。拜托,你想去西北旅游,“西北”不就是目标吗?只不过在这个大目标的前提下,你又进行了细化罢了。

因此你要想孩子把学习视作追求卓越的方向,首先你需要引导孩子设置一个与学习相关的卓越目标,比如说考上清华北大,比如说当个科学家……但问题是根据自然规律,孩子就是不能很早的确定自己的卓越目标,而这也就注定了,孩子就是很难努力学习。

卓越目标很难很早确立

为什么说根据自然规律,孩子很难很早的确定自己的卓越目标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即使你不懂的心理学知识,也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你自己经过一番简单的推理也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来推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