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涨停也没用了!这家老牌A股公司铁定退市 5.7万股东踩雷

(原标题:再涨停也没用了!这家老牌A股公司铁定退市,5.7万股东踩雷……)

又一家上市公司锁定“面值退市”。

截至12月21日收盘,*ST金钰股票收盘价0.9元,已连续第19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即便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停,*ST金钰的收盘价也将低于1元。

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这意味着,这家老牌A股公司已注定要挥别A股市场

财务造假、深陷诉讼纠纷、连续亏损……从市值高达200多亿的牛股,到如今黯然离场,*ST金钰用“血泪史”给A股投资者真实地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今日盘中,*ST金钰经历全天小幅震荡之后,最后20分钟直线跌停,收盘报0.9元,这已是该股连续第19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记者测算,倘若*ST金钰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停,收盘价也仅有0.945元,仍将低于1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则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仍有投资者“刀口舔血”。自11月25日至12月16日,*ST金钰连续16个交易日收盘股价不足1元。命悬一线之际, *ST金钰于12月17日午后上演了神奇“地天板”。12月18日, *ST金钰再度涨停,股价报收0.95元。

随着12月21日的收盘价落定在0.9元上,*ST金钰的退市再无悬念

约5.7万股东“踩雷”

*ST金钰曾是A股赫赫有名的牛股。*ST金钰全称东方金钰,被借壳方多佳股份于1997年上市,是A股市场的老兵

资料显示,*ST金钰创始人兴龙被称为“赌石大王”,涉猎缅甸翡翠市场,曾于2007年、2013年登顶云南首富。2004年,赵兴龙旗下兴龙实业入主多佳股份,2006年多佳股份更名东方金钰,翡翠相关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2015年,*ST金钰公告业绩暴涨300%,同时抛出80亿定增计划,拟布局当时热门的“互联网+”和“珠宝金融产业链”,再加之当时市场风传泽熙入股,其市值一度高达近240亿元。

但事实上,自借壳上市以来,*ST金钰便热衷于囤积原石,而其原石销售状况不佳,以致于公司“造血”能力相当弱,上市公司因此不得不大幅举债。在巨额债务压力之下,*ST金钰流动性危机爆发,公司无力偿债,多次被列入“失信”名单,甚至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在诸多危机之下,*ST金钰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利息及罚息,导致公司业绩连续下滑。由此,公司股价也一步步坠入深渊。据记者统计,*ST金钰最新股价已较历史最高位跌去95.43%,市值仅剩12亿元。

今年6月,因连续两年亏损,*ST金钰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显示,公司因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公司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以来,公司股东户数持续减少。据三季报披露,截至三季度末,*ST金钰有5.7万股东。

今年屡遭监管部门处罚

除了要面对退市的命运,问题不断的*ST金钰近期还遭到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12月17日晚间,*ST金钰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因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对你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请予以配合 。”

更早前,12月7日,上交所针对*ST金钰及其实控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财务造假违规行为,下发监管函,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通报批评、公开认定及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决定。《处分决定书》显示,*ST金钰涉及虚构销售和采购交易以及2016、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违规现象。

根据《处分决定书》,*ST金钰在2016、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报中,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42亿元、2.95亿元及1.2亿元;虚增营业成本0.47亿元、1.1亿元及0.4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95亿元、1.84亿元以及0.79亿元,分别占当期合并利润表利润总额的29.60%、59.7%和211.48%。另外,2018年半年报中,*ST金钰还虚增应收账款0.77亿元。

这并非*ST金钰首次因财务造假被通报。早在今年9月16日,*ST金钰因虚构销售交易和采购交易,被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

证监会决定对东方金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处以警告以及3万至30万不等的罚款。多名造假当事人被处以市场禁入等措施

令投资者愤慨的是,*ST金钰2019年定期报告披露也不准确。12月5日,湖北证监局对公司下发《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其中指出公司2019年半年报、三季报与年报收入数据存在重大差异,相关定期报告披露不准确。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利用小贷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编辑: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