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达说法】盯紧开学季,谨防教培机构中途跑路,可以这么做!

1. 引言

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到来,各种教育培训班也接踵而至,许多家长为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纷纷与教培机构签约并预付课程费。然而,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不少法律问题,如以往部分机构借机敛财甚至“跑路”,让家长和学生苦不堪言。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通过相关案例,在此温馨提醒,家长和学生选择教培机构、履行教培合同时应积极树立维权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2. 案情回顾

王某为提高儿子的数学成绩,与某教育培训机构订立了培训协议,之后通过微信转账预付了40课时的面授课程,费用总计12000元,并索要了相应发票(后不慎丢失)。

然而王某儿子刚修读完20个课时,该培训机构突然闭店,未继续授课,也未返还剩余课时费用。包括王某在内的众多家长前往讨要说法,但发现培训机构早已人去楼空,也无法取得联系。无奈之下王某将该培训机构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剩余课时的费用。

3. 案件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定,由于该培训机构无法继续为王某提供教育培训,可见双方之间的合同显然已无法继续履行,且教育培训合同通常具有较强的人身属性,合同的履行以双方互相配合作为基础,教育培训合同本身亦不宜强制履行。

此外,虽然王某付款后索要了发票却不慎丢失,但法院认为王某提供了培训协议以及微信转账记录,亦保存了部分上门维权视频。因此法院综合以上证据,还是支持了李某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费用的诉讼请求。

4. 泽达分析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基于本案为您做以下法律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案中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判决教育培训机构退还剩余费用。但就司法实践而言,类似机构的“跑路”都是早有预谋,有关财产早已经转移并难以查找,因此就算案件能够胜诉,后续的执行问题仍然是较为困难的。

此外就原因来看,主要还是商家的不诚信经营,但同时也体现出来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往往只关注机构的品牌和课程质量,而忽视了合同条款和法律保障。

泽达律师事务所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培训课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签订正规书面合同:合同应明确约定课程内容、授课时间、费用、退费条件等条款,避免口头承诺。

保存支付凭证:无论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付款,消费者都应索要并保存相关的支付凭证和发票,这些文件在发生纠纷时将是重要的维权证据。

慎重选择培训机构:消费者应选择有合法资质、口碑良好的培训机构,并可通过工商局网站或信用信息平台查询机构的信用状况。

谨慎预交培训费用:不要轻信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口头承诺,警惕“预付费享优惠”“多买多送”等促销诱惑,亦可通过试听的方式,分期支付费用。

关注机构经营状况:定期关注培训机构的运营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咨询或采取维权行动,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最后就维权方式而言,若真遇到商家不能按约定履行合同,或者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消费者要尽可能找到公司负责人,协商要求退还款项,同时注意收集证据。若自行协商无法解决问题的,可向消费者协会等组织请求帮助,或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合理维权,并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合理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5. 笔者寄语

教育培训本应是孩子成长的助力,不应成为家庭的负担和困扰。家长和学生选择培训班时,不仅要看重其教学质量,更要了解其诚信度和经营能力。面对时间跨度较大的长期教育培训,莫被优惠迷花眼,签订预付费合同时需谨慎。一旦发生纠纷,应及时收集证据,依法维权。

同时,法律界与教育界也应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积极树立维权意识,以法律为后盾,消费者才能安心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避免掉入“囤课”后遭遇“跑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