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预算拍洗脑剧?

(图/零日文创提供)

文化部114年度编列公务预算290.09亿元,创下历年新高,再加上前瞻预算,则首度突破300亿。

虽然文化部属于小部会,但由于「文化为立国之本」,所以通常朝野都认为预算多多益善,立委也不太轻易删文化预算,尤其若砍得太凶,一不小心就会被批评不重视文化。但正因如此,文化预算反而容易形成浪费,更可怕的是,反变成当权者控制思想的工具。

日前被痛批「洗涤人心,制造恐怖」的电视剧《零日攻击》,就拿了文化部7131万补助款。该剧以台海战争为背景,重心却摆在所谓匪谍的活动,而戏里搞红色渗透的危险分子,恰恰与民进党指控的「第五纵队」不谋而合。若说执政党无意透过「芒果干」戏剧恐吓人民以排除异己、巩固政权,很难令人相信。

尽管舆情汹汹,114年度文化部预算项目仍以影视音产业编列最多,超过46亿。其中光是「黑潮计划」第2期就编了不下29亿,占了一半以上。文化部强调,期盼「让文化艺术作为台湾递向世界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平心而论,影视产业是文创业的龙头,所以政府把重点放在影视产业并没有错。20世纪末,韩国就是看中电影的附加价值高,所以投注大量资源以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反而是电视剧因亚洲金融风暴被迫大量出口,意外引爆了韩流。很多人以为韩国文创业强是政府带动的,其实是个迷思。

反观我国,自2002年推动文创业,曾在马政府时期出现过短暂的国片复兴,多部佳作创纪录。可惜气势不够连贯,近年来国内票房都难以和好莱坞片竞争。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影视作品之稀缺就跟奥运夺牌一样艰辛。

国内影视产业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政府的补助非但不是万灵丹,甚至会变质为思想控制的工具。当权者可能趁机引导并暗示业界,题材愈符合政治正确的案子,就有机会得到更多资源,否则怎么有不少影视作品,如《返校》、《茶金》,都充斥着国民党的黑历史?

这种现象在西方民主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政治介入文化是大忌。所以像美国专司艺文补助的国艺会,就严格遵行公开透明的机制。我国也仿效其体制,设立了国艺会,可惜功能不彰,尤其大部分的艺文补助都掌握在文化部手里。更悲哀的是,政府补助绿营自己人和「绿友友」似乎普遍被视为天经地义。

谁说台湾民主已经成熟?至少等文化不受政治干预再说吧!(作者为乐龄学习中心兼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