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抢修一线的创新者
身穿重达6公斤的绝缘服,站在10多米高的绝缘斗臂车上拆剥导线、准确接线,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危险。这就是电力行业危险系数最高的带电作业。
“穿上这身装备,一会儿头上渗出的汗就顺着脸往下淌,眼睛都睁不开。等作业结束,人肯定浑身湿透,脱下防护服就像从热水桶里捞出来一样,汗水甚至能从手套和鞋里倒出来。”有着数十年带电作业经验的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带电作业一班班长邵桂彬说。
看着艰苦又危险的作业环境,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开始思考,如果能将人工智能和带电作业结合起来,由机器人在配电网上做“微创手术”,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安全问题,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黎明从2016年开始投入到研发中。几年间,他翻阅各种资料、进行“头脑风暴”,到厂家参观学习,在实验室潜心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由无线控制系统、智能路径规划系统、机械臂、剥皮工具、搭接工具等五大部分组成的第一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成功。在张黎明操控下,机器人成功在室内理想环境下完成了作业基本动作。
“实战”起来能行吗?张黎明和同事们又朝着机器人现场实用化的目标发起了“冲锋”。改变刀具排列方式,安装激光雷达、双目等精度更高的多维传感器,开发自动剥线装置……针对室外作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张黎明和创新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核心技术攻关,将机器人升级到第二代,实现了全自主作业。
扎根抢修一线30多年,张黎明不断通过创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张黎明带领创新团队加快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步伐,第三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创享三号”成功完成机器人作业测试,在相关体育赛事的保障用电现场正式上岗。随后,张黎明又带领创新团队先后攻克了绝缘及电磁干扰等难题,如今机器人已迭代至第四代。
“目前,机器人系列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在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应用450多台,代替人工作业超过6.9万次,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张黎明说。
目前,第五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已展开,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立项。张黎明说:“新一代机器人将重点在智能化、应用场景多样化等方面发力,在全场景主动感知、智能决策运动控制、一体化整机设计、一体化绝缘结构、自动化部署及作业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未来主要面向复杂环境和紧凑空间开展机器人智能化带电作业,全面提升机器人适应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