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创新像盖房 扎根现在 永续未来

台大电机系教授叶丙成。(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联盟秘书长林依莹。(资料照片)

卫福部长期照顾司长祝健芳。(本报资料照片)

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教授魏惠娟。(魏惠娟提供/张亦惠嘉县传真)

什么叫「公共创新」?简单来说是集各界力量,以创新方案推动社会进步。想促成一件案子,需要集公、私部门与民间团体的努力,让激荡出的创意得以落实。在资源相对不足、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嘉义县,就是一块公共创新的沃土。

公共创新成为各国公共治理的显学,透过公家单位、私人公司、民间组织(NPO、NGO)的资源整合与跨域合作,促进社会进步,其中「社福」是许多公共创新的核心。台湾已开始面对人口老化问题,嘉义县更是人口老化最严峻的县市,《中国时报》采访多位参与公共创新的专家与学者,分享经验与推动困境,期让更多公私部门跟上这股潮流。

公共创新的点子简单易懂,真要实现却是重重挑战,必须要筹措经费、搞定跨部门的沟通,还要确保政策能确实传达到执行基层身上;嘉义县长翁章梁曾担任11年的社会局长,体察到公共创新是大势所趋,3年来推动多项政策打造对高龄、身障、弱势学童的友善环境,并争取民间组织的提案到嘉义县落地试办,难能可贵。

叶丙成:跨部门沟通与执行是挑战

台大电机系教授叶丙成分享,自己接触到较多是教育相关领域,社福机构照顾弱势家庭孩子时,单位用自身专业尽量让孩子吃好、过好,但台湾的教育环境一直在改变,社工可能不懂课纲,也不知道考高中、考大学的趋势是什么,因此他在做相关案子时,必须先花力气沟通、说服,这些都是挑战。叶丙成说,既然叫「公共创新」,代表是新的事物,而民间单位要跟公部门提案沟通,公务员第一个反应大多是要从长计议。案子想要推动顺利,最好能直接找到高层,毕竟政府内部有时候横向沟通都很难了,何况是外人。就算搞定了内部沟通,另一大挑战是执行面。所谓公共创新就是没有人做过的东西,案子想要有成效,必须花心力培训、访视,让基层知道怎么配合。最后一关现实问题则是资金,若是NGO、NPO单位还好,但民间公司有成本考量,服务无法完全免费,与政府谈合作会有利益回避问题,这关是公共创新的一大瓶颈。

林依莹:需魄力、意志力、执行力、决策力

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联盟秘书长林依莹也认同,公共创新要能做到,首先要得到高层支持,且要有魄力、意志力、执行力与决策力,创新政策常常不在法规内,公部门可能一开始先回绝,她曾仔细去查,发现根本没有法规或条文规章说不行。自律联盟执行卫福部的「社会福利携手合作加速器」计划中,在嘉义县支持台湾逆风高飞AO社区服务协会的「青银逆转跑」方案,就是在县府协助下顺利上路,由年轻大学生带长辈走动、调整呼吸,增强肌耐力并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她对成果发表当天印象深刻,许多长辈惊讶自己可以做到跑多圈而且不会累。

林依莹说,民间的提案不少,嘉义县政府主动到各处 找有潜力、愿意做公共创新的创意团体来努力,一起写企画,有了县府支持、鼓励新创,才能让在地团体发展出头。

祝健芳:长照ABC因地制宜

卫福部长期照顾司长祝健芳以长照ABC推动为例,代表C级的巷弄长照站才是最深入邻里的据点,欢迎65岁以上长者来上课,目的是健康促进避免忧郁,推广共餐,预防、延缓失能状况。巷弄站只要每个月愿意开5个全天或10个半天,卫福部每年就补助聘雇专业人力,例如社工员或照服员;每年并补助肌力、吞咽、认知功能等3次组合课程,共有多达266种模组,因应不同社区的需求、发展特色。统计至去年11月,全台已有3621处巷弄站。

魏惠娟:创意一定要可行

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教授魏惠娟在嘉义县推 行「精准运动」计划,针对台湾现行公共创新推动现况、观念及作法,会遇到什么瓶颈?魏惠娟认为,若公部门看到国外还不错的模式或作法,会希望尽快参考、借镜后在台湾推行,但实际上许多模式是需要更细致的讨论,将台湾现行的问题分析好再找答案。

魏惠娟举乐龄的计划说明,卫福部有长照C点、医事C点等健康计划,教育部则是着重在预防师资培训等,但双方并未好好讨论如何创新合作,培育出来的老师如何任用,程序也还没完全建立。

魏惠娟说,政府做乐龄计划,要找到对的团队、不断精益求精,从中发展出能符合需求的辅导、训练、任用制度,政策才能一直延续下去。至于创意与可行性要如何权衡,魏惠娟则直言,创意一定要可行才有价值。

魏惠娟说,公、私、学术部门间的合作就像盖房子一样,学术界了解现在趋势,用学理、架构建立蓝图,私部门则是里面的装潢;公部门以政策支持这栋房子,而执行计划需要的是「永续」的概念,团队要扎根做,几年下来一定有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