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疫情内外夹击 促大陆重经济安全观

在内有Omicron疫情冲击,外有俄乌冲突夹杀下,大陆今年经济前景变数重重。陈经近日在大陆「观察者网」撰文表示,2022年大陆经济增长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既可靠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防控体系。至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则使中国体会到如何摆脱欧美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至关重要,对「经济安全观」排序上升至最重要地位。

陈经指出,近期多地出现的Omicron疫情,是短期影响较大的意外,年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比俄乌冲突要大。但从多地防控情况来看,对Omicron早期清零是可以重复实现的,对经济的影响也可控。

在谈及俄乌冲突时,陈经表明,虽然此事影响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来说,影响应该是可控的,只是长期影响会非常大,需要深入思考与准备。

陈经称,从西方对俄国制裁来看,如果外汇储备是美欧能够冻结的资产,对经济体系安全意义就大大下降,本身还成了风险。他认为在美国眼中,中国才是其霸权更为根本的威胁,这个战略判断并未因俄乌冲突而动摇。

陈经强调,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长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美国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全方位挑战,二是中国的「外循环」绝不能再以过去的国际金融银行体系为基础。

他认为,2022年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较有保证的情况下,其中的经济安全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可以再度深化。人口安全、粮食安全在新形势下也凸显重要性。科技安全、资源安全、网路与资讯安全,也是与经济安全直接紧密相关的。

陈经表示,经济安全观需要与GDP增长率(经济增长品质包含在内)结合考查。如果追求GDP增长弄得科技受制于人、防疫失败、人口出生率堪忧、资源紧张,那么就应该用经济安全观来考查发展目标。

他称,发展出摆脱美欧制裁影响的双边多边贸易机制,只是防御性的权宜之计,当前应该要对全球经贸有更通盘的思考:到底和美欧发达国家是什么关系?面对西方国家大制裁大脱钩的作派,中国有必要适时引入更多底线、竞争思维。

陈经认为,美欧的危机越深重,越无力对中国发动凶狠攻击。国际环境就会像疫情一样,乱象越多考验越大,中国的优势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