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摊经济 随疫情重出江湖

西安发展「地摊经济」,6月2日,西安市民在临时摊区购买蔬果。(新华社

6月1日,武汉市民在保成路夜市逛街、消费。(新华社)

学文

只要是在台湾长大,不可能没有逛过夜市,买过路边摊疫情缓和,人潮最汹涌的也是各地的夜市、路边摊。大陆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时说了一句话:大陆人均年收入3万(人民币,下同),但仍然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不到1000元。这句话不但道出了大陆真实的国情,也提醒了Covid-19对大陆经济的破坏。陷于Covid-19的这个世界,货币及财政政策都已竭尽所能,但贫富差距还在持续扩大,有钱人廉价货币继续追逐着金融资产,他们的财富止不住的在增加;但因疫情受伤惨重的中小企业以及穷人却因挣钱管道的缩减,更加不敢大手笔消费支出,这让底层人士的日子雪上加霜。有趣的是大陆总理李克强在6月1日考察山东时出人意料的公开呼应了地摊经济,这让地摊经济一时之间仿佛成了大陆经济的救星

台湾观点:凭良心说,我觉得地摊经济不失为一个绝妙好招,城市本来就是一个属于人的城市,城市的干净整洁固然是一方面,但城市本身第一重要的功能还是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路边摊、地摊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经济的供给方来说,就是一种就业和收入的机会;对于经济的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大家所需的廉价、便利以及丰富。

即便在发达国家,就像台湾的夜市、欧洲的黄昏市场迄今仍是城际风景线的一部分。城市发展不可能只剩漂亮的东西,比如台湾的破旧公寓、低矮平房恰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得以在城市生存的依托。刚进城或刚起步的学生就是靠这样的地方落脚,才有机会为这个城市添砖加瓦。

地摊经济取代直播带货

事实上,如果在6月之前你问大陆朋友2020年最火的经济模式是什么?他们绝对会说是直播带货,但6月以后全的最新说法肯定变成地摊经济。

它的横空出世其实有迹可循,早在今年3月,成都就带头开放了地摊的管理,在网上流传的影片中,你可以看见带着口罩的成都执法人员不光在疫情期间允许当地老百姓摆地摊,街边的餐厅还可以在外面的人行道上摆上桌椅。而到了5月初,成都更是设置了临时摊位1595个,流动商区16384个,就这样硬是帮成都增加了8万多个就业机会

成都带头创造就业机会

据说就是这样的数据,才会让李克强在5月底的两会公开表扬了这个西部城市如何通过流动摊位解决了大量就业。成都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这次地摊经济带动就业的典型,随后大陆各个城市开始纷纷跟进。

大陆中央甚至明确指出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流动商贩列为考核的内容,这也就是说不管你卖什么,怎么卖,只要你能带动就业创造需求刺激消费你就可以开干,甚至中部某地城管大队还分配指标拉商贩摆摊,这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要知道以前的城管就是各地摊贩的鬼见愁,谁能想象今天的城管竟成了鼓噪你上街摆摊的Sales?

互联网巨头的不落人后

这个情况连大陆的互联网企业也坐不住了。6月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从保供货、助经营、促就业3方面入手,组织了超过500亿的品质货源,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贷款;同时腾讯旗下微信支付也宣布了面向5000万小微商家的「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在线下线上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经营保障支持方面输出了4个全新的数位化政策;拼多多则是上线了「摆摊神器集合页」,对自主创业的必需品、产地水果等优质货源进行了专项的补贴,一方面助力了低成本创业,还保证了消费者享受线上逛夜市的乐趣。

地摊经济子弹还能再飞

我必须说地摊经济在特殊时期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的本意是好的。但大陆的忽悠成风,难免还是让这个事情飘到了空中,成了一种虚假的狂欢。大陆网络上已经有诸如靠摆地摊买了人生第一辆Benz;每天赚一万,520当天决定买房子这类的文章出现,这种过分渲染的文章,在烧得正旺的地摊经济火堆中,又加了几根猛料,这无疑是对大陆地摊经济的一种捧杀。

果不其然,北京日报中央电视台官媒就相继发表了对地摊经济不以为然的评论。或许,大陆正在经济复苏的务实与大国崛起的形象之间难以抉择,但我还是选择相信Covid-19正在给聪明的中国人一个证明自己比谁都有能力找到空子摆脱困境继续挣钱。就让地摊经济的子弹随着Covid-19再飞一下吧,反正疫情封锁期间除了等待,你能够做的事情也不多。

作者简介 丁学文

台大经济系毕,美国康乃尔大学财务金融硕士,历经海内外银行、资产管理及股权投资产业。现为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专注于全球产业资本整合平台的搭建与投资,投资区域涵盖大陆、台湾、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旗下共管理7档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的产业投资人超过30家,涵盖整车供应链、电池产业以及车联网等。已投资企业则在全球超过40家,管理总规模超过百亿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