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十四五规划看明年大陆经济的可能变迁

工商社论

即将到来的2021年,在大陆除有「十四五规划开局实行之外,更将逢上中共建党百周年,因而其无疑是大陆经济体系承先启后的重要年分。惟下阶段大陆经济变迁究竟应以何者为主要取向,实殊值探讨。这道课题的最佳解答,应是全面重构产业阵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其须依托所有制优化改革,也就是协调公有制私有制两者关系,以激发全社会生产力创造力。其中,若能让私有资本扩大控股,谁曰不宜?

大陆官定的中共建党日期是1921年7月1日,不过从明(2021)年初开始,「建党百周年」的庆典氛围就会环绕全大陆;同时,大陆经济尽管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重新磨合等因素考验,但必然仍会配合中共党庆,而勉力展现一番新气象

明年初,十四五规划就要开局实行。这项新的五年规划,展现了颇具新意的大陆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部署;其中系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点,并由此促进产业供应现代化,及全面促进民间消费,以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打造坚实的「国内大循环」经济格局,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生相长。

这是大陆经济体系的重大变迁,也可以说是大陆经济首度真正植根于内生的发展动能。回顾中共建党以来的大陆经济表现,1949年建政前的情况可以略而不提。至于建政后的大陆经济,最先是依靠「苏联老大哥」,再来是文革前后纯属政治口号的「自力更生」。而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期间里,大陆经济走的是依托外部世界的「国际大循环」路线。此乃中共长期领导下的大陆经济几大变迁。

其中,国际大循环路线使大陆成为加工外销大国,甚至是世界工厂,着实擦亮了改革开放的招牌,也显著提高大陆经济「含金量」,其绩效不容抹煞。惟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反映出大陆产品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缺失;对此,当时大陆主政者迅速祭出大手笔的扩大内需政策举措,也是大陆政策面首度将内需提升至经济发展战略地位

近十年来,大陆出口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从约30%降至不及15%,也相应减低了国外市场动荡对大陆产经的冲击程度,且大陆总体经济增长力道仅有放缓,并未消退。

然而,2018年年中开打的美中贸易战,因美方对陆封锁高端半导体晶片供应,导致陆方相关产业链几乎断裂,而凸显了陆方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即大陆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高端技术及相关元器件,仰赖外国供应的程度偏高,很容易被外方「卡脖子」,实兹事体大。

由此看来,即将在2021年发生的大陆经济新一波变迁,诚有「继往开来」的积极动因,但也无法否认是受到金融海啸、美中贸易战两大教训「倒逼」的结果。难怪十四五规划要让「科技自立自强」方针挂帅,兼及于产业供应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等事项。

这套崭新的规划,当然必须在明年中共「七一党庆」前后端出具体成果。其中,整体经济的稳健增长仍是首要条件。明年上半年的大陆GDP增长率,因今年上半年基期较低的关系,很容易出现耀眼数据,但届时大陆官方有必要检视,这样的增长,究竟只是算术上的虚增,抑或是「有基之弹」?后者的定义,即是带有「新增长点」的稳健增长。

而创造整体经济的新增长点,应是明年大陆官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当前看来,最堪担当明年大陆经济新增长点的,包括5G新世代手机、AI与智慧城市全方位结合、大健康产业、草根地带新城镇建设等。这些都是兆元人民币级的重要行当,皆足以作为经济台柱

但更重要的是,大陆主政者须同时推动体制改革,俾为产经创新升级打好基础。其中,「所有制」的优化改革,最能激发整体生产力和创造力。换言之,「以公有制为主体」虽然是不可更动的大原则,但这种「主体」的定义,在很多行业里可以和「垄断」、「专营」等概念脱钩,而相对增加「主导」的意涵,也就是公有资本只要能影响行业发展导向即可,不一定要成为行业巨头。

另在官办股份制企业里,公有股权亦无须强求占有「绝对多数」,能保「相对多数」即可,且必要时可让创新成果优越的私人股东来控股。

果能如此,则来年大陆产经体系必是朝气蓬勃、精锐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