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做好迎接大陆经济恢复的准备

工商社论》

中国大陆在去年12月7日发布「新十条」,彻底解除封锁与检疫的限制,接着在去年底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施行「乙类乙管」,放宽出入境管制,元旦期间,台湾媒体大多聚焦在大陆确诊人数大增、以及各国政府对出国的大陆旅行者施以严格的筛检措施,更以放大镜报导各城市殡仪馆往生者增加的新闻,台湾各行各业也仍在隔离中国的主旋律,对于大陆经济活动恢复可能产生的商机与影响,并未做好准备。

的确,北京政府对于新冠疫情突然「放开」(大陆官方用语),必然引发大量确诊与接着而来的重症、死亡高峰,不过,第一波确诊高峰期正在过去,而医院体系严阵以待,冲击虽大,却不至于出现所谓的医疗挤兑。至于大量确诊后必然产生死亡人数增加,根据《经济学人》模型的估算,这波因为新冠染疫而往生的长者,人数约在100至150万人之间,相较于14亿人口每年1,200万人左右的自然死亡,增加的新冠往生者仍然在殡葬体系可以处理的范围之内。

从「放开」至今届满一个月,初期日本、台湾与香港都出现的抢药风波没有持续扩大,基本上安度第一波的冲击,我们从大陆元旦前后各大城市逐渐恢复活动的迹象,此波「放开」最终将可套用大陆政府惯用语「挑战虽然艰困,风险仍属可控」,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年讲话中所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应该是可以期待的结局。

大陆经济正在逐渐恢复正常,可以从许多面相获得佐证,最具指标性的是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每日捷运载运量,在放开后的去年12月上旬与中旬,一度出现载运人数大减,但是到了12月下旬已经明显回升。例如北京地铁在12月7日放开政策宣布当天的载运人数是264.5万人次,随后一度减少至80.8万人,放开一周后的12月14日,载运人次也仅有130万人次,但是到了12月底,已经回升到每日450万至500万人次。

上海与广东的疫情较北京稍慢了一个星期,但是疫情升降的走势与北京相近,当地地铁载运人数的波动也呈现相近的增减幅度,同样在12月底已经出现触底反弹回升的趋势,微博等社群媒体形容「能搭地铁都是阳康人士」(已经康复的阳性确诊者),各大公司行号员工经历自然确诊的考验,经济活动正在恢复当中。

元旦假期期间,大陆各城市的景区大多采取谨慎开放的策略,设有总量管制,要求游客戴好口罩,也都依照「新十条」的放开规定,不再做核酸检验,不限制人员流动,由于12月已有大量民众通过确诊的考验,轻症或无症状的民众欢喜出游,各景区陆续公布的游客人数远高于预期,北京全城、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的景区和文化场所纷纷发布恢复开放的通知,对于当地内需消费带来可观的刺激效应。

不只是大陆内需消费将会随着经济活动恢复而提升,根据本报在12月31日的报导,苹果iPhone手机的生产基地,一度饱受疫情封锁干扰的河南郑州富士康工厂,正在全速提升iPhone产能,以因应市场升高的需求,本报引述华尔街日报的报导,富士康与供应商都提升了产量,多数轻症或无症状的确诊工人也如常工作。这是大陆制造业生产恢复正常的重要指标,值得我们继续密切关注生产恢复的动能。

最终是农历年后将会迎来大陆人民出国旅游的热潮,虽然封锁三年之后要重新恢复出国护照需要时间,而且目前各国政府对大陆旅客也大多采取提升防疫检疫的措施,但是泰国政府却已经提出「疫苗旅游」来欢迎中国游客重返泰国,更预计农历新年假期可以接待50万名中国游客,全年迎接中国游客目标更提升至500万人,中国的出境游客将是2023年亚洲、甚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来源之一,台湾各界应该及早做好准备,重新迎接旅游的商机。

虽然现在仍然被疫情的负面新闻干扰,但是大陆不仅在内需消费、制造业出口、以及出国旅游的动能,在2023年都将迈向复苏的上升轨道,而且以大陆「放开」政策的高度弹性,经济恢复的速度与量体可能会超乎各界想像,台湾的企业、商家与政府各部门必须及早做好迎接大陆经济恢复的准备,有序迎接大陆2023年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