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人民币急贬对大陆经济带来的风险

工商社论

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引发非美货币的快速贬值,向来谨慎持稳的人民币也熬不过其他亚洲货币的急贬,离岸价和在岸价近日相继跌破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信心关口,可能因此带动亚币新一波竞贬。而人民币自今年3月以来跌幅超过一成,跌幅之大已冲击大陆金融业和制造业的稳定,在全球经济脆弱的背景下,人民币走弱或成为大陆稳经济的另一严峻考验。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大陆开放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而稳定的汇率扮演不可或缺角色。过去20年来,大陆逐步推动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计价货币,并先后与多个国家建立货币互换(SWAP)机制,增加人民币在海外使用。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奠定主要国际货币地位。

在市场交易方面,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使用比重升至2.2%,全球使用量排名第五。而在2014年之前,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使用比重仍在1%以下。

人民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其汇率的稳定有密切关联,然而,人民币过去半年快速贬值,对全球汇市带来不确定性,而其对大陆经济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浮现,主要体现在金融、贸易两方面。

金融方面,随着美元指数走升,全球新兴市场的外资大量流出、转买美元避险,同样的,人民币的走贬也加速资金自大陆流出,对大陆房市、股市、债市、期货和私募等市场造成冲击。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FF)数据,今年2月至7月,透过股票和债券互联互通机制(即沪深港通和债券通)净流出大陆的资金多达810亿美元。8月最新数据显示,大陆股市虽净流入10亿美元,但债市仍净流出77亿美元。资金持续流出的直接效应,就是股市成为外资「提款机」,也是大陆股市近期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今年年初以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近14%,深证成份指数更大跌约24%。

至于债市的影响,除了外资抛售大陆国债的趋势可能影响大陆主权信用评等,更值得担心的是,海外美元债券因为美元升值而更加昂贵,导致企业在海外发债的成本上升。首当其冲的是许多目前债务缠身的房地产企业,不仅以往积欠的美元债变得更贵,加上这些房企信用评等不断遭到调降,未来借新还旧来避免违约的管道将愈来愈窄,大陆房企债务危机恐更加悲观。

在贸易方面,人民币大幅贬值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汇兑损失,以及原物料成本上升压力。

在汇率波动之下,企业出现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原是各家公司财务计划和风险的一部分,但若是汇率震荡的幅度超过企业的预期和承受能力,对于产业面和整体经济发展都相当不利。根据大陆上市企业财报统计,今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光是四家航企的汇损就高达人民币百亿元,影响所及不仅是个别企业,可能还会提高金融风险。

令人担心的还有大宗商品价格。近年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下,全球贸易体系已然相当脆弱,大宗商品的价格更是震荡剧烈。如今,全球贸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即商品价格上涨推升通膨率飙升,通膨率上升迫使各国紧缩货币政策、持续升息,美联准会强势升息让美元指数走升、非美货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以折算本国货币更高价格再卖到各地,接下来更昂贵的大宗商品又推升全球通膨率。

维持汇市的稳定成为抑制这个恶性循环的良方。身为世界工厂的大陆,原物料的需求巨大,若人民币跟随非美货币贬值,形同助推大宗商品价格;反之,若人民币能钉住美元升势,可望让原物料价格趋稳,虽过程中可能牺牲一些出口竞争力,但中长期看,对大陆经济发展将是利大于弊。

大陆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人民币的地位也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人民币汇率若出现剧烈的波动,影响的不单是大陆本身的经济,还会波及区域甚至全球。虽说在这一波美元指数急升的过程中,包括欧元、日圆、英镑等主要货币也随之走贬,但在新兴市场具有压舱石作用的人民币,较其他货币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各方期盼应再发挥过去几次金融危机时刻的稳定市场角色,不要过度投入贬值的竞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