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通胀、通缩、降息大陆经济的三重挑战

工商社论

大陆上周末公布物价统计,呈现民间消费价格上涨、但是工业价格紧缩的逆趋势,另外,经济发达的城市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广大的农村却承受较高的通膨压力。众所皆知,消费物价上扬主要受到猪肉价格暴涨的冲击病灶具体,属于急症,但是工业价格紧缩的通缩压力,以及市场信用紧缩的现象,则是长期慢性病。大陆如何缓和通胀、通缩、信用紧缩并存的问题优先顺序如何排定,是农历年前总体经济稳定的重大挑战

大陆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物价统计,今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也就是一般所称的通货膨胀率,向上扬升到3.8%,创下7年以来的新高纪录,而且涨升的速度与幅度都相当惊人,今年2月大陆CPI年增率才1.5%,过去8个月一路攀升,9月破3%,10月更飙至3.8%。

消费者物价上扬的病灶明确,就是因为非洲猪瘟所引发的猪肉价格暴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的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飙升了一倍(上涨101.3%),由于猪肉价格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的比重甚高,而且对于食品类连带助涨的刺激,统计局说明,猪肉价格「推升了CPI约2.4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0月份物价上涨的因素,有三分之二是导因于猪肉价格飙升。相对与猪肉无关的非食品价格涨幅只有0.9%,服务价格涨幅也只有1.4%,显示惊人的通货膨胀率的病灶,就是猪肉。

既然猪肉是通货膨胀的元凶,对症下药后就有根治的机会,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明确指出,「中国实际上没有通胀,也不存在通缩,价格走势总体平稳。」而猪肉涨价的主管机关农业部,早在今年3月就预言下半年猪肉价格将会上涨7成以上,也启动相关的增加生产措施,农业部的文件显示,现在已经有24个省分相继发布促进生猪生产的措施,吉林辽宁、山东等12个省的生猪存栏、也就是养殖头数已经回升,农业部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年底前生猪生产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是,同时公布的全国工业生产出厂价格,也就是通称的趸售物价指数(PPI)与去年同期相较下降1.6%,趸售物价的下跌趋势比消费物价更明显,降幅也更大,去年10月PPI还有3.3%的增幅,到了今年元月跌到0.1%,7月之后出现负值,至今已经连续四个月衰退,且跌幅有显著扩大的迹象。

趸售物价指数下滑的现象,如果并同上周二,11月5日深圳市政府公布的深圳经济增长统计,就不难看出大陆经济目前遭遇的困境。深圳公布今年「前三季累计经济增长6.6%」,看起来似乎是远远超越全国平均值,但是由于上半年的GDP增长率是7.4%,去年前三季的累计增长也达8.1%,由于深圳市首度没有公布单季的GDP增长率,大陆媒体与经济学家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出深圳第三季的GDP总量为人民币6,555亿元,与去年第三季的6,521亿元相较,仅增长0.5%。另有财经自媒体依据同样的官方数据,「经过加权之后」计算出第三季的增长为5.15%,不论是哪个数字,都是深圳建市以来最低纪录。

深圳在去年经济总量超越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哥,今年第三季,香港GDP在反送中抗争下出现2.3%的衰退,深圳的表现还是远远超过香港。但是,作为大陆面对全球贸易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与科技创新中心,深圳仍然难逃经济增长放缓,与趸售物价的下跌传达出同样的讯息

我们观察,趸售物价下滑的趋势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度存在高度关联性,不只是趸售物价、深圳经济增长,包括台湾、韩国的贸易进出口,都在今年第三季出现较大的衰退,大量的官方统计数据都指向,衰退的根源就是中美贸易谈判。经过近20个月的对立与折冲,贸易摩擦在今年第三季已经对大陆以及全球的经济体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

人民银行在11月5日,如期进行到期续作的中期便利贷(MLF)释出资金,也就是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工具,金额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基本上与到期回收的余额相同,但是大出市场料之外的是,央行MLF的得标利率只有3.25%,较上一期下降了0.05%,5个基点的降幅虽然不大,却意味着央行有意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甚至引发市场对于年底前调降利率的期盼。显然央行也注意到生产面紧缩的现象,才会在明知通货膨胀率即将大增的前夕,进行调降利率的货币市场操作。

面对通货膨胀、趸售物价紧缩同时存在的挑战,我们必须密切观察大陆猪肉价格是否的确如农业部所称,将会在年底之后逐渐回降,至于工业生产价格的紧缩,则期盼中美正在进行的阶段性贸易协定能够顺利完成。通膨压力是短期猛暴的单一因素,通缩问题则有赖贸易秩序的逐步恢复,两个病灶如果都能获得解决,2020年大陆与亚洲的经济持续增长就可以期待。